从年到年,如果把三十年的时间比作一场长跑的话,在这个过程中,有的被超越,逐渐沉沦,有的则不断提速,始终停不下来奔跑的脚步。
如果说深圳是前期的火箭冠军,在年到年,从不入流冲击到了第20名的位置;那么从年开始,在30年的长跑中,超越最多的则是三个当初在六七十名位置的后进生,合肥、泉州、东莞。
年,安徽合肥GDP58.1亿元,排名全国72位;年GDP.4亿元,排名全国21位;共计提高51位。
福建泉州,年GDP61.8亿元,全国67位;年GDP.66亿元,全国18位;提高了49位。
广东东莞年GDP64.6亿元,全国64位,年GDP.5亿元,排名全国19位;提高45位。
三个城市没有太多的国家政策倾斜,无论是常住人口、GDP,还是制造业的快速发展,都具有较大的相似性,所不同的是,东莞、泉州在前二十年表现突出,合肥则在近十年后发制人,下面我们对三座城市进行简要分析。
一、三座城市的简要情况
合肥,简称“庐”或“合”,安徽省省会,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国家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现代制造业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常住人口.9万人。
泉州,福建省东南沿海地级市,简称泉、鲤,北承福州,南接厦门,东望台湾岛,常住人口万(不含金门)。泉州是著名侨乡,泉州的华侨、华人多万,港澳同胞76万,经济总量连续21年保持全省第一。
东莞市是广东省地级市之一,也是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珠江三角洲东岸中心城市,是中国5个不设区的地级市之一,西北接广州市,南接深圳市,珠三角中心城市之一,“广东四小虎”之首,全市户籍人口.06万人,常住人口.45万人。
二、年经济对比,人均GDP相差无几
泉州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6亿元,第一产业增加值.61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27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78亿元,增长7.8%,三产贡献率分别为0.7%、63.0%和36.3%,三次产业比例为2.2:58.9:38.9。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元。
东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0亿元,第一产业增加值28.48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50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52亿元,三次产业比例为0.3:56.5:43.2。东莞制造业实力雄厚,产业体系齐全,是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基地之一;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元。
合肥GDP.40亿元,第一产业增加值.86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32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22亿元,三次产业结构3.1:36.3:60.6;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元。
三市人均GDP几乎齐头并进,从结构不同,泉州、东莞制造业更发达,其中东莞外贸实力最强,处于国内第一方阵;合肥则属于第三产业为主。
三、地方财政能力
年,泉州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5亿元,加上上划中央税收收入.22亿元,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合计完成.97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5亿元;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61亿元。
东莞全年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8亿元,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8亿元;金融机构各项本外币存款余额.44亿元。
合肥市地方财政收入.99亿元;财政支出.67亿元;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25亿元。
泉州市城市资金偏低,数据明显与东莞、合肥不在一个档次里。
四、个人消费能力及收入,东莞更胜一筹
泉州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比上年增长8.5%;人均消费支出元,增长9.3%;住户存款余额.60亿元,人均存款4.91万元。
东莞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比上年增长8.8%;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元,比上年增长7.6%;住户存款余额.70亿元,人均7.52万元。
合肥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比上年增长10.3%;人均消费支出元,比上年增长8.7%;住户存款.40亿元,人均5.75万元。
在社会零售品总额上,泉州市.82亿元,人均4.万元;东莞.78亿元,人均3.76万元;合肥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1亿元,人均4.19万元。
五、科技发展方面,合肥、东莞胜出
泉州市高新技术企业家,拥有省级、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分别达85个和个;全年专利授权件,发明专利授权量件。
东莞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家,各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累计总数达家,其中国家级2家,省级家;专利授权量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为件。
合肥是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城市、中国四大科教基地之一,高新技术企业个左右;全市有院士工作站59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0个,部属(重点)实验室36个,省级(重点)实验室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含分中心)7个;授权专利件,其中发明专利件。
在高校方面,合肥独占鳌头,有中科大、合工大、安徽大学等三所双一流院校;泉州次之,有华侨大学,名气较大;东莞差距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