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广告)
泉
QUANZHOU
中国之最
州
被誉为“山中无石不刻字”的九日山,现存10方珍贵的祈风石刻。九日山祈风石刻是一组记载了宋代在泉州负责海外贸易管理的国家专员、地方官以及皇室成员等为海外贸易商舶举行祈风仪式的摩崖石刻,是世界遗产“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的代表性遗产要素之一。这些祈风石刻,位于泉州古城西北7公里处的九日山上。九日山是泉州文化的发祥地,清·乾隆《泉州府志》载:“邑人以重九登高于此,因名……自晋以来,缙绅先生以及方外之侣多登憩焉。”西晋永嘉年间,中原动乱,部分衣冠士族为躲避战乱南渡入闽,选择居住在当时面山背水的九日山下。每岁重阳,去国怀乡的晋人便相约登上晋江江畔这一高处,登高远眺,思念故土,久而成习,山因此得名“九日山”。九日山素以“山中无石不刻字”著称,现保留着宋、元、明、清的78方摩崖石刻。
九日山下昭惠庙供奉东南沿海第一代海神通远王
九日山下的昭惠庙,供奉着我国东南沿海第一代海神通远王。古泉州人民依海为生,海上远航主要靠季风驱动,出海和回航都需要顺应季风规律。泉州夏季偏南风,船舶从南部海域回航;冬季偏北风,船舶从泉州出海。因此,每年夏四月、冬十月,百姓会在昭惠庙向通远王祈求风信顺利,这便是泉州民间古老的祈风传统。泉州这一民间的祈风传统,随着宋代泉州海外贸易的繁荣,逐渐升格乃至成为国家官方的祭典。宋代,官方于泉州设市舶司,“掌蕃货、海舶、征榷、贸易之事,以来远人,通远物”,主持祈风祭海也是其职能之一。“舶司岁两祈风于通远王庙”“祷回舶南风,遵彝典也”“修岁祀也”……根据多方祈风石刻记载,最晚在12世纪中叶,九日山通远王祠的祈风仪式已列入国家祭典,由地方官员主持定期举行。南宋颜颐仲祈风石刻有“遵彝典也”内容,说明九日山祈风仪式属于常态化的官方典礼。
祈风仪式非常隆重,郡太守或者提举市舶率领众僚属参加,设祭坛,陈列羊、猪、酒等祭品,然后上香,奏迎神曲,并宣读《祈风文》。典礼完成后,参与者饮宴于延福寺,并乘兴登游九日山,后将祈风的经过镌刻于山中的巨石崖壁间,“有点像现代重要活动结束后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