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常识 » 关爱听障儿只愿你能聆听这个世界的声音
TUhjnbcbe - 2023/4/30 0:01:00
长沙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zjdy/171025/5789675.html

语训之路需要很大的耐心

泉州网12月1日讯(记者苏凯芳陈小阳实习生付海英文/图)“嘀嘀”“叮咚”“咕噜咕噜”“哗哗啦啦”……

日暮清晨,秋冬春夏,生活中我们从不认为这些声音有多么奇特多么美妙,因为我们生来就能听见。不过在我们身边,有这样一群孩子,命运给他们按下了静音键,我们总是嫌周围太吵,却不知道,他们害怕太安静。

幸运的是,戴上助听器、植入人工耳蜗的他们,成了妈妈的“天线宝宝”、老师的“小耳朵”,他们听到了世界,在一字一句的反复练习中,逐渐学会表达和理解。当他们与其他同龄儿童一样步入小学、中学、大学,甚至参加工作,结婚生子,那一段段为听见而努力的过往,显得如此珍贵。

林艺红给小朋友上课

孩子别怕,爸爸妈妈陪着你

孩子开口说话,是为人父母最期待也最欣喜的事情。当别人家的孩子都在咿呀学语时,自己的孩子却迟迟不肯说话,这些父母彷徨过,也曾无助过。

面对反对

她毅然让孩子植入人工耳蜗

年,已经2岁的小薇(化名)迟迟没有学会说话。妈妈蔡女士说:“家里老人一直觉得晚说话的孩子聪明,所以我们压根没往那方面想。”

去医院检查后,医生给出的诊断让她震惊——孩子患有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一种先天性遗传疾病,听力会波动性下降,可致全聋。此时,小薇的听力已经剩下不到五分之一。

“医生的建议是给孩子的两只耳朵都做人工耳蜗。我知道早晚要做这个手术,但是她那时太小了,我真的舍不得。所以,我们先选择了助听器干预。”从此,蔡女士陪同孩子走上了一条艰难但必须走的语训路。

一年多的语训初见成效,一家人还没开心太久,就又遭遇了打击。年年末,一次意外摔倒,小薇听力急剧下降。无奈之下,蔡女士决定让女儿植入人工耳蜗。

面对这个手术,家里长辈的不理解和不支持,让她心力交瘁。“他们觉得做人工耳蜗对孩子的健康不利,直到孩子要进手术室的前一刻,还在反对。但这是我的孩子,我必须对她负责。”

年11月28日是孩子手术的日子,年1月4日是孩子人工耳蜗开机的日子……有关孩子听力的每个日子,她都记得清清楚楚。开机后的日子,她几乎每周都要带着孩子往返于泉州、厦门两地进行专业的语训,当中的艰辛只有她知道。好在孩子的点滴变化也充分证明,她当时的决定是对的。

接连打击

两个孩子都是听障儿

见到阿丽(化名)时,很难想象瘦小的她所承担的压力是其他听障父母的“两倍”。是的,她的两个孩子都是听障儿,都患有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

“大儿子6岁的时候确诊,当时诊断报告上的疾病名称,我们连听都没听过。”阿丽说,当时家里人完全无法接受,她好几次泪洒衣襟。

为了孩子,这病必须得治。平静下来后,一家人开始四处奔波。

那一年,他们一家第一次听到人工耳蜗这个名词。高昂的费用,让他们一筹莫展。幸运的是,孩子符合免费人工耳蜗植入的申请条件,当年顺利接受了手术。

然而,上天似乎又跟她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在忙于养家和照顾大儿子时,年,年仅一周岁的小儿子也出现了听力障碍的状况。敏感医院检查,尽管早已有了心理准备,但结果出来时,她还是久久难以接受。

双重打击下,她没有退却。这次,她一刻都不敢耽误,很快就给小儿子申请了人工耳蜗。

“两个孩子都戴上人工耳蜗时,好长一段时间里,我都不敢把他们同时带出去,因为很难承受周围人投来的异样目光。”好在大儿子的一句话让她释然:他和弟弟都是“天线宝宝”。

李玲为听障儿童进行听声放物训练

“来,小耳朵,跟着老师一块儿读”

很多家长都清楚地记得,孩子植入人工耳蜗后开机的第一天,听到外界第一个清晰声音时的反应。然而,这只不过是第一步,漫长的语训之路才刚刚开始……

个性化康复训练

从“无声”到“有声”

如果说人工耳蜗或助听器是听障儿通往有声世界的通关密钥,那么康复老师就是他们的领航员。

在泉州市残疾人康复中心3楼的启胜听力语言康复中心里,这里的孩子都是“天线宝宝”,在他们明亮的眼眸里满是对外界的向往。

除了普通的大教室,这里还有多间一对一个性化训练的小教室,是孩子们与老师的“秘密基地”。“‘小耳朵’注意听哦。”说完,康复老师李玲在6岁听障儿童小灿(化名)的左耳旁敲了一下鼓。听到声音后,小灿缓缓地将蘑菇钉放在圆盘上。这一互动,循环往复。这样的个训课是语训课程中最基础的课程之一——听声放物。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在另外一间个训室,7岁学员小韬(化名)正专注地向老师汇报自己的学习成效,吐字算不上清晰,但已是他戴上人工耳蜗并进行10个月语训以来的最佳发音。“真棒!”待小韬念完,康复老师林艺红丝毫不吝啬自己的夸奖,这样的进步无疑是巨大的。

康复中心的负责人陈文龙说,很多家长单纯地认为孩子植入人工耳蜗后就能开口说话,这当中有很大的误区。他解释道,语言系统发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每个孩子都要经历咿呀学语的阶段。戴上人工耳蜗后,孩子虽然听得到声音,但并不意味着就能够理解声音所要表达的意思。只有越早进行语言训练,预后效果才会更好。

李玲说:“他们首先要教孩子如何理解声音背后的含义。对于常人来说,这可能不需要特意学,但对于听障孩子来说,可能得学一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在教学过程中,每个康复老师要针对不同的孩子,反复纠正某个字词的读音,反复指导一个读音所要表达的动作。内容十分枯燥,需要每个老师和孩子都耐心以对,而“这仅仅只是个开始”。

老师与听障儿童做游戏

各界重视关爱

好环境助力康复

听障儿童的康复之路是很艰难的,在佩戴了助听设备后,对于有声的世界,从适应到理解,再到表达,这一路是漫长而又枯燥的。在康复中心,有人已经坚持了30多年。

“这个岗位需要投入更多的爱心和耐心。”年,幼师出身的林艺红遵从父亲意愿成为一名聋儿语训康复师,她也是当时泉州最早的一批语训康复师。据她回忆,自己带的第一个语训班是在安溪,只有5个孩子。当时没有现在这么先进的助听器,也没有人工耳蜗,只有一个盒式助听器,5个孩子只能在上课的时候轮流戴。

“当时的教学条件太艰苦了,没有教材,也没有任何可参考借鉴的教学经验,只能在摸索中前行。”林艺红说,除此之外,还要承受一些人对这份工作的偏见。带孩子们出去实践时,背后常有人指指点点,说“哑巴老师带哑巴孩子”,深感委屈的她曾一度想放弃,不过好在坚持了下来。

“近年来,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对残障人士越来越重视和关爱,听障孩子申请人工耳蜗有补助,学习环境、教学方式也不断得到改进、提升。”林艺红坦言,看着孩子在好环境下一点点康复、一步步成长,她特别欣慰。

她也感受到了来自社会各界对她们工作的尊重。疫情发生前,她曾带孩子们到湖心街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在经过一灯控路口时,有一位交警特地为孩子们指挥交通。当所有人都安全通过后,那位交警的一个举动至今让她感动,“那位交警郑重地向我们敬了个礼,还说了一句:向你们致敬。当时,我真的觉得这份职业给予我的是无上的荣光。”

这么多年来,林艺红送走了一批又一批孩子,看到孩子们在不同领域发光发热,更坚定了她选择这个行业的决心。

听障儿童的一些课程与普通幼儿园一样

家长付出的,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多

很多家长都知道,在康复这条路上,没有捷径,唯有坚持。为此,他们付出的比我们想象中的还要多。

家长课堂

随时随地开课

“那个是红灯,红灯停、绿灯行……”对于孩子来说,语训不只是在课堂,也许是在上下学的路上,也许是在家里的厨房,也许是在外出游玩的途中……在提高孩子语言表达和认知的道路上,家长所扮演的角色至关重要。

每天下午4点45分,康复中心大楼外都会异常热闹。老师们会逐一和家长进行沟通,介绍孩子当天的学习情况,以便回家后家长再对孩子当日的学习内容进行复习和巩固。

“因为中心的孩子来自泉州各县市区,有些家长每天要奔波上百公里接送孩子;有的家长为贴补家用,会利用孩子上课的时间空档去当洗碗工……”林艺红说,他们理解家长们面对遭遇的无奈,也钦佩于家长们对孩子无私的爱,作为老师,能做的就是努力教好孩子。

在康复中心里,有一个房间挂满了“毕业”学生家长赠送的锦旗。这是对中心老师的褒奖,也是肯定。不过,这几年,康复中心里有个不成文的规定:禁止家长送锦旗。陈文龙说:“在听障孩子的语训中,家长们功不可没,如要颁奖,这份荣誉应该是属于他们的。”

成为验配师

为孩子听力护航

面对孩子的不幸,家长总会努力给孩子创造更好的条件。作为两名听障儿的母亲,阿丽与其他父母不同,她选择成为一名助听器验配师,随时为孩子清晰的听力保驾护航。

几年前,在奔波于孩子语训事宜时,她结识了一家助听器验配店的负责人。同为母亲,该负责人对她的遭遇感同身受,邀请她到店里上班,以此帮她一把。

对于这份工作,她格外珍惜。为了孩子也为了自己,她一直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工作不到两年,她已经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助听器验配师助理。她总是能从验配顾客的切身角度考虑他们的需求,因此收获众多顾客的好评。

目前,她正在积极准备四级助听器验配师的资格证考试。她感激地说道:“真的很幸运能够遇到这样暖心的老板,我会和两个孩子一样,努力学习进步。”

医院耳鼻喉科医生为听障儿检查

他们的未来,一样可以很精彩

听障儿童的世界是无声的,但不是封闭的。在通往有声世界的道路上,他们一路披荆斩棘,有的如愿成为一名普通的学生,有的参加了工作,有的成立了幸福的家庭。

步入正轨

享受成长的快乐

阿丽开心地说道,看到孩子健康成长,是她最大的动力。如今,兄弟俩的生活都步入正轨,哥哥正在上初一,学习能跟上,日前还参加了学校的运动会。弟弟的康复训练也很有成效,发音比很多正常小孩还要标准。

小薇也是一样,从康复中心“毕业”后,如今是个二年级的小朋友,享受着跟同龄孩子一样的成长快乐。在蔡女士的朋友圈总能看到小薇的成长点滴,标准的课文朗读视频、漂亮的绘画作品、满分的期中考试卷……不仅如此,小薇每周还会参加当地公益团队组织的英语口语课堂,普通话标准,英语口语也不差。

“当年在安溪的第一批孩子现在都已经成家立业了,有个女孩已经是二宝妈了。我们偶尔还会联系,一起分享生活的点滴。”林艺红说,时常会收到孩子们发来的问候短信,在碰到中高考或结婚等人生大事时,很多孩子都会发信息或者特地过来中心与她分享。

融入社会

将生活过得精彩

听障孩子能够顺利融入社会,是很多家长最大的愿望。康复中心的档案管理员文秀就是听障孩子里的优秀代表。

一袭利落清爽的短发率性灵动,一抹简单的笑容甜美亮丽。乍看外表,如不是耳朵里藏着的那个隐形助听器,文秀几乎和普通人一样。从出生开始,听力障碍就一直伴随着她。为了学会与人沟通,童年时她一边看着爷爷奶奶的嘴型学说话,一边和妈妈学着手语。一路走来跌跌撞撞,但她坚持了下来。年大学毕业后,她应聘至该中心工作,至今已有10年。“文秀很认真,也很刻苦,作为同事,我们很佩服她,也很珍惜有这样的同事。”陈文龙说,她和普通人没有差别,对工作对生活一样热爱,比很多普通人活得更精彩出色。

文秀说,一路走来,家人的陪伴是她最大的动力。热心肠的她,经常义务给父母的聋哑朋友做导诊员。“医院没有会手语的医生,聋哑人难以沟通。我能帮一点就帮一点,这都是我力所能及的小事。”她希望,社会公共服务能够加大对聋哑人士的重视,如有机会,她希望组建一支专门为聋哑人服务的志愿者服务队。

万物皆有缝隙,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有许多和文秀一样的人,坚持突破自我,挑战自我,他们用实际行动融入社会、服务社会、回馈社会。他们都是逆风飞翔、向阳而生的折翅天使。

1
查看完整版本: 关爱听障儿只愿你能聆听这个世界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