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感谢远在深圳的打工人——我亲爱的研究生室友倾情投稿。让我们随着他的脚步,走进泉州,吃喝玩乐吃吃吃。
一出火车站,就感受到了广大黑车司机“三步一岗,五步一哨”的热烈欢迎。中间还有个小插曲。我找了个角落用手机查位置,先后来了两个黑车司机搭话,被拒绝后,两人开始唱双簧:“哎,在这里不能打滴滴,找不到位置的!”“对啊,我们的出租车就在那边……”两位大哥,我找得到位置,我只是想找个角落静静。当下互联网和人们的生活纠缠至深,已发展到“大数据杀熟”、“商家顾客两头吃”的阶段。不过,在陌生的小城市,从火车站打车到旅馆,这样一个低频次、高风险的使用场景,我还是宁愿多花30%的车费,买个心安。顺利入住民宿,扔下包出来觅食。见隔壁有一家小店,人多到挤不进去,听口音还是叽叽喳喳的本地话,遂果断加入排队。这是吃完之后拍的,之前人多的时候忙着排队,顾不上拍照点了肉燕汤和拌面,面就是正常水准,汤却非常惊艳。我平常不爱吃肉燕,深圳的肉燕,冷冻过的食材皮馅分离,有的馅料还有一股馊味。这家的肉燕则没有上述问题,皮馅一体,软糯弹牙。你说这家店有什么秘诀吗?未必。如果有,可能就是现包现卖吧。走出巷口,买了两块土笋冻,和几个糖渍的杏子吃。卖土笋冻的阿婆很好玩,问她土笋冻里面是啥食材,她不告诉我,可能听出我是外地口音,要说里面是沙虫,想必我就不会买了。当然,更可能是阿婆不会讲普通话。土笋冻的口感,和猪皮冻基本一致,二者也都是沾着蒜酱吃。沙虫比猪皮要更有嚼劲一点。说真的,土笋冻我大概不会再吃第二次了,沙虫太韧,而土笋冻中“冻”的部分,基本入口即化。嚼一嘴的凉沙虫,对我这个东北人而言,实在不够友好。吃完了动动,方便继续吃。拐来拐去绕到了一个夜市一样的地方,十里长街,人声鼎沸。这条街挺有意思,往前走,路越来越宽,人越来越少。走到头是大名鼎鼎的开元寺,灯光渐暗,突然发觉空气中弥漫着花香。往回走,在一个摆着张臭脸的大爷那里买了块糕吃。大爷的脸色很臭,生意也不好。不过我这个人有点怪癖,我相信一般脸色很臭的老师,都是有真才实学的;而脸色很臭的大爷,卖的东西都会好吃。这个糕的名字想不起来了,但确实好吃。我发现福建人做吃的讲究皮和馅的统一,之前的肉燕是,这个糕也是,仔细看糕里是有馅的,吃起来却只觉是一个整体。糕在香甜上相对克制,却做得滑润顺口,不像一般的蛋糕要配茶或奶。我猜,这大概是某种古法工艺,和臭脸的大爷最配了。回到民宿,把糖渍杏子分给民宿的小哥吃,一起喝几杯茶,聊聊天。一觉醒来,第二天去吃面线糊。面线糊在这边有点“钦定早餐”的感觉,既是日常早点,也是游客必尝。一般一碗“糊”两三块钱,自己选配菜,有豆腐、腰花、碎鱼肉、鱿鱼须之类,都是煮汤的材料。面线糊的口感有点像胡辣汤,相比起来胡辣汤更冲,味道到你嘴里还要拐个弯,面线糊则清淡甘甜些,糊里的面线,吃在嘴里若隐若现,配油条格外好吃。糊挂壁但不浸入,油条泡进去,口感依旧酥脆,让人惊艳。网上搜索一下泉州,最有名的应该是那副对联:“此地古称佛国;满街都是圣人。”事实也确实如此,文庙、寺庙、教堂、清真寺、关帝庙,全都挤在一起做邻居,步行就能逛个遍。文庙里祭祀着先祖,自然是纳头便拜。逛来逛去,在清真寺后面发现古玩一条街。买家不多,卖家不少。木石玉瓷,古玩字画,应有尽有,甚至还有切了一角石皮、露出玉肉颜色深邃无比的“翡翠原石”,放在角落压摊布,非常热闹。逛了一阵,我有些奇怪,客人这么少,这条街是怎么维持这么大规模的?难道是逮到一个是一个,“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再一看,才中午,摊主们都在忙着打包收摊了。看来喜欢淘古玩的叔叔伯伯们,他们活动的时间,是凌晨到晌午的“前半场”;而夜市里漂亮水灵的妹子们,他们活动的时间,是日落到半夜的“后半场”。只有我这个傻乎乎的游客,大中午顶着太阳到处乱转(笑)。溜达回民宿附近,打算尝尝一家有名的牛肉店。没想到人太多,我问楼上有没有空位,老板居然忙着上菜,摆手叫我让开。不爽。扭头咱就走了。回民宿点他家外卖去。虽然也是照顾了老板的生意,但他肯定以为我走了,哈哈哈。这家店最出名的,是左下角的“牛肉梗汤”,牛肉梗吃起来爽脆滑嫩,内里比一般的滑蛋牛肉更脆,外皮却要更滑。回来路上,还遇到家卖麻薯的小店,一看两块钱一个,直接来五个。没想到,店家让我先尝一个,我点头说好吃,才装另外四个。还反复嘱咐不要放,尽快吃。就好像人家根本不在乎赚多少钱,只在乎“你别糟蹋了我的手艺”。最后再放几张有趣的图。真会玩。我离百岁还有27,天……南北友谊,地久天长密恐慎点的湖心亭屋顶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