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从古代的孔夫子到如今的科技时代,因材施教始终是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效益的法宝,也是教育者的追求。如今,高考综合改革大幕已拉开,教育部用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倒逼学校聚焦核心素养、大力发展素质教育的理念,更凸显了因材施教的重要性。面对本来教育综合改革,百年名校泉州五中如何因材施教,办高品质教育?泉州五中校长刘殊芳告诉记者,学校不仅建构了多样化的课程体系,而且启动了高中生涯规划教育,在初中、高中探索分层走班教学,创设适合学生的教育。5月6日,泉州五中将举行校园开放日活动,欢迎广大学生和家长前来参观、咨询。
开展生涯规划指导
让学生明晰兴趣潜能所在
近年来,教育部积极推进高考综合改革。此前,浙江、上海已于年进入试点,北京、天津、山东、海南于年作为第二批试点省份,近期教育部正组织对广东、福建等9个省(直辖市)进行年启动高考综合改革基础条件评估。与此前两批次试点省份不同,年启动试点改革省份的高一新生将面临新课程标准、新学科教材、新高考方案和新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课标的修订体现了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创新,它以学生为中心,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作为出发点和重要依据,从而引发了对各学科核心素养、育人价值的思考与实践。新高考的一个显著标志是:不分文理,除语数英外,学生须从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这6个学科中选择3个作为选考科目,选考科目成绩按等级呈现,折算为分数后计入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也就是我们通常所属的“6选3”,“两依据之一”(另外一个依据即语数英高考分数)。高考综合改革后,大部分高校专业录取将先行预告“选考科目”要求,学生的选考科目与之匹配方可报考。因此,学生“6选3”的选择结果,不仅事关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多少,也影响其在高考报名阶段的高校专业选择空间。所以学生在选择选考科目时,不仅要考虑自身的学科特长,还要考虑高校专业的科目要求,这就需要将课业、学业、职业融入生涯规划教育中,提早谋划。
“实际上,这几年的高考,已经逐渐渗透了新一轮课程改革理念,特别是对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我们应当未雨绸缪,及早应对。泉州五中建构了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体系,并结合生涯规划教育,让学生慢慢明晰自己的兴趣和潜能所在,这对学生今后选对专业、选好大学以及终身发展都是有益的。”刘殊芳校长说,作为福建省首批高中课程改革基地校,学校两三年前就开始部署高考改革相关工作,启动相关师资培训,先后选送多批教学及管理骨干赴上海、浙江参加各种形式的培训和考察,重点对新高考配套方案进行校本化实施的前期准备。与课程改革相适应,学校储备了17名生涯规划指导教师,为开展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提供了师资保障。年开始,学校面向高一年、高二年学生开设的生涯规划指导课程就包括了《生涯规划:圆梦之旅》《心理情景剧:我的生涯旅行》《自我催眠训练与职业生涯规划》等,还自主开发了《生涯规划:圆梦之旅》校本教材,引导学生探索和发展自己的兴趣、能力、性格和价值观等,初步确定自己的职业志向。
刘殊芳校长说,年秋季起,学校每周还将请国内外大学的老师前来,为高一年段学生介绍专业的设置、就业的方向等,让学生对未来的专业选择有个大概的认知,并根据自己的学科兴趣和高校专业学科要求,合理确定今后专业发展和学科发展方向。
开展分层走班教学
按照学习程度“走起来上课”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给因材施教以形象的比喻:“松树和牡丹花需要的肥料不同,你用松树的肥料培养牡丹,牡丹会瘦死;反之,你用牡丹的肥料培养松树,松树受不了,会被烧死。”也就是说,针对不同的学生,要施以适合的教育,培养出分门别类的人才。
顺应教育规律,泉州五中针对不同的学生,开展分层走班教学。几年来,泉州五中高中部在选修课程走班、体育分项目走班等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学校正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