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作者:万发金
图文编辑:阿拉善文化艺术传媒
《冬日里,一路春意的跋涉》⑥《夜访崇武古城》
下午四点四十分,离了湄洲岛,继续驱车。沿着福泉高速公路,我们要到今天游览的第二站:崇武古城。
在天色插黑的时候,我们辗转到了惠安。崇武是泉州市惠安县古镇。从惠安到崇武,沿街两旁,一律是造型各异的石雕塑像。惠安真不愧是中国最负有盛名的石雕之都。各式造型的石雕林立在街道两边,隐逸在浓荫里。数以万计的石雕作品,栩栩如生。有人物,有动物;有真实的故事,有美丽的传说,它们都被能工巧匠们赋予了神奇的想象。“崇武”的意思就是崇尚武备,所以,沿街的石雕大多取材于古代军事题材。请自由的观赏吧!那些绿林好汉们,或一排,或一行,雄武的站立在街道旁,怒目而视,神态庄重,坚定的履行着守土卫国的责任。这里,更是石刻艺术的殿堂:这是一组三国英雄梁山好汉群雕,那是一组西天取经的师徒四人,一部《红楼梦》被雕刻成一本掀开了的大书,让孩子们快乐的“徜徉”其中,只是他们年幼的心中还不能够解读这本厚大的书。妈祖的雕像最多,也似乎最为出众,在每一个沿街的石雕工艺品里,都有妈祖端庄的身影,可以见得妈祖在当地人们心中的圣神地位。来到了崇武,我们好像进入了一座巨大的石雕纪念园。这些巧夺天工的石雕作品,凝聚了工匠们辛勤的劳动和杰出的智慧。此时的泉州大地,月朗星稀。我们几经辗转,在黑魆魆的夜色的,一座高大威武的石砌牌门隐约进入了我们的视线。走近了,牌门上方镌刻着四个金色大字“崇武古城”。两辆车相随进入了高大的牌门。眼前是一堵高大的石城,不知道从何处进入,由于夜色朦胧,小车载着我们绕着崇武古城绕了一个大大的圈,全车的人也在懵懵懂懂里大概领略了这所古城的原始风貌。崇武古城是我国仅存的一座比较完整的石头城,也是我国海防史上一个比较完整的史迹。崇武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的突出部,三面临海,西连陆地,地势起自大雾山脉,婉蜒起伏,十分壮观。它夹在湄州湾与泉州湾之间,近处海域遍布岛屿与礁石,地形复杂,易守难攻,是个战略位置十分显著的国防要塞,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崇武的意思就是崇尚武备。据说宋朝时,这里就称为崇武乡守节里。明朝洪武二十年,江夏侯周德兴巡视东南沿海,为了有效抵御倭寇的侵扰,他依据泉州沿海地区海岸线曲折,地形险要的特点,提出“一郡者设所,连郡者设卫”的战略构想。当年,泉州设永宁卫,管辖五个所,即福全、中左、金门、高浦、崇武五所。惠安设立五座城,即崇武城、獭窟城、小岞城、黄崎城、峰尾城。祟武城为五城之一,隶属福建司永宁卫的一个千户所。从那时起,崇武建城至今已有六百多年了。祟武建城之初,由各地抽丁防守,至今还有“百家姓,万人丁”之称,现尚有98姓氏。几百年来,兵士们在这里生息繁衍,古城几代军民凭借天然的屏障和牢固的石城,历经血与火的洗礼,用生命谱写出可歌可泣的战斗诗篇,为捍卫古城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当夜,我们就入住在古城旁边的宏泰宾馆。临街吃过了晚饭后,我们一行人趁着夜色,要进入崇武古城看一看。在石墙正门的不远处,有一道小的侧门,我们由此进入,一窥古城的真实面貌。头顶上是浩渺夜空里的一轮圆月,地下是狭窄的石巷。我们似乎进入了八卦阵,不知道东南方向,只好顺着仄仄的小巷道逶迤而行。整个偌大的古城,密密匝匝地挤满了明清年代里修建的厅堂楼阁,一律用方正的石块修筑而成,永久坚固,大多做民宅使用。在这些民宅的空隙里,居民种植的大叶片的蔬菜长势很旺。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左歪右拐地穿行,我们终于摸到了正南方向的古城门。出了南城门,我们进入了一座小型的石雕公园。在依稀的夜色里,随处见到的是各式的石雕作品,它们或窃窃私语,或两相偎依,或神气凌然,都在朗月的光辉里静默。有一座石像特别的高大威武,这是郑成功的纪念雕像。崇武古城作为历史的见证者,当年曾目睹郑成功大军挥师东渡,收复祖国宝岛台湾的英雄壮举。远处,是波涛汹涌的大海。大海的怒涛声应该是最壮美的男高音。今夜,潮水正在上涨,应该是听潮的最佳时段。总以为,观潮,给人的只是一种眼见为实的快意,铺天盖地的潮水向你涌来,但那只是满足了眼福;而听潮,却更能让你发挥奇特的想象,据此来体验和感受大海的滚动的凶猛或间隙的温柔。我们站立在临海的岩石上,听吧!大海的波涛一次次汹涌而来,强劲的拍打着海岸。我们似乎听见了千军万马奔腾的怒吼,听见了当年金戈铁马的奏鸣,又好似听到了各种器乐在明朗的月色下狂热地演奏。只有身临其境,你才更加体验到著名作家卢彦写在《听潮》一文中的惊涛骇浪、排山倒海。在万顷的潮声里,刮来了冰凉的夜风。夜的海风很冷。我们欣赏着着这无边的美妙之声。入夜,在波涛汹涌的奏鸣曲里,我们枕着古城厚重的历史,进入了悠远的梦乡。早晨起来,天气更加晴朗。清冷的海风吹来,一种清爽的快意。这时,太阳已经把耀眼的光辉撒在了崇武古城。我和同伴在街头浏览。突然,一道道靓丽的风景出现在眼前,往昔,只能从媒体资料上见闻的惠安女,却也真切的出行在街上。我想起了一部电影《惠安女》。遥想当年,一部热播的《惠安女》,讲述了在大时代变迁的背景下几位惠安女性的生活悲欢与身世沉浮,让很多人记住了“惠安女”这个独特的群体。徜徉在崇武古城,我有了一次目睹今日惠安女的机缘。你看,她们跳着担子,匆匆行走着,或是骑着自行车疾驰的奔忙着,或者沿街叫卖新鲜翠绿的蔬菜。依然是从影视媒体上看到的样子:用一方皂蓝或花格的大围巾包裹在头上,披在肩上,具有了头巾和披肩共有的价值,中年以上妇女还在头顶上挽出一个半圆形的发髻,可能是某种标志吧。年轻一些的妇女则更随意地披裹一块颜色鲜艳一些的方巾。看着惠安女们匆匆的身影,我猜想:她们的衣饰从实用角度讲主要是可以抵挡住潮冷的海风,却也成为了崇武古街特有的流动色。作
者
简
介
万发金,中学高级教师、语文特级教师、全国模范教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内蒙古草原英才、阿拉善英才;内蒙古作家协会会员、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国家三级健康管理师。发表教学专著《一路走来》、《行走在生命课堂》,论文发表或获奖50余篇。
阿拉善文化艺术传媒我们为一切创作提供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