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佛像雕塑艺术”→点击右上角“...”→点击设为★
设置星标后,从此再也不会错过每一期的精彩文章啦!
发源于福建南部“厦漳泉金三角”区域的“闽南文化”,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支系,也因其融合古百越文化、南洋文化和西方文化而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地域性文化。
早在南朝时期,泉州港就已经有与南洋等海外通商往来的记载,而同时期的敦煌与河西走廊,也已经是中外文化交流的繁忙要道。在丝绸之路文明发展史上,泉州为代表的闽南区域是和敦煌等地有着同样重要地位。
唐宋时期开始,东南沿海进出口贸易往来的经济繁荣,中外文化交流也特别兴盛,至今还保留下来的多宗教与多民族元素的建筑等文化遗产,在同一个区域聚集展现,形成了独特的闽南地域文化特色。
牧弘书院丝绸之路主题人文教育研学活动,本期课程选择泉州本地具有代表性的文化遗产和博物馆为研学考察对象,邀请当地相关领域专业老师,和大家一起,来一场闽南海丝文化的研学之旅。
简要行程
丝路研学泉州线
牧弘书院丝路研学泉州线课程
全程5天4夜以福建泉州市为主要区域
牧弘书院丝路研学闽南线(5天4夜)
时间
主要行程与课程
D1
全国自行抵达泉州指定酒店集合
具体到达时间不做统一要求
D2
开元寺,泉州湾古船陈列馆
清净寺,天后宫,德济门遗址
D3
九日山祈风石刻,清源山老君岩
圣墓,真武庙,文兴码头遗址,洛阳桥
D4
泉州梧林闽南建筑群
草庵摩尼教遗址,闽南文化专题讲座
D5
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
结营午宴后统一送至泉州机场散团
落地包车,不包含来回大交通
研学导师和本地助教全程服务
具体行程和老师安排略有不同
D1晚上自行抵达泉州指定酒店集合
D5下午15点之前统一送至泉州机场散团
部分介绍
丝路研学闽南线
泉州开元寺
多元文化融合的建筑博物馆
开元寺是宋元泉州规模最大的佛教寺院,其寺院经济及多元文化遗迹反映出宋元海洋贸易带给泉州的经济繁荣和文化共存特征。
泉州开元寺位于泉州子城西门外,南临城内东西向主街,占地约7万平方米,是福建地区现存规模最大的佛教寺院建筑组群。年创寺,经历代兴扩,10世纪极盛,主体格局定型于13世纪。寺院现状坐北朝南,由中路主体建筑群、东西石塔及东西两路附属组群等组成。
大殿为殿堂构造,九进九开间,供奉五方佛。殿内斗拱饰二十四尊妙音鸟式飞天乐伎,与建筑结构精巧结合。殿前月台的须弥座上饰有印度教狮身人面像石雕,殿后檐明间两柱为辉绿岩雕刻的印度教石柱。甘露戒坛为重檐八角攒尖顶,是中国现存三大戒坛之一,殿内设五级戒坛,斗拱饰有手持南音乐器的飞天乐伎。
东塔镇国塔、西塔仁寿塔均为五层八角石构楼阁式塔。东塔高48米,西塔45米,两塔结构均为塔心柱式,塔身各面浮雕佛教主题造像2方,每塔计有80方。域外题材完美融入塔身雕刻中,呈现了宋元时期因多种族人群聚集和开放包容文化氛围而形成的多种宗教艺术发达和繁荣的景象。
泉州伊斯兰圣墓遗址
现存最古老最完好的伊斯兰圣迹
伊斯兰教圣墓是泉州伊斯兰教的重要史迹,与清净寺共同见证了穆斯林商人及其族群在泉州的活动,反映了宋元泉州多元文化的交往与融合。伊斯兰教圣墓位于泉州城东门外2公里的灵山南麓,相传是7世纪来到泉州的两位伊斯兰教圣徒的墓地。
墓地坐北面南,依山而筑,主体布局由一圏半月形的回廊环抱两座石墓。石墓居中,为泉州典型的穆斯林石墓形式。
地表现存两方形式相近的墓盖石,均以花岗岩雕成,东西并列排布。两方墓盖石上方建有一石亭遮蔽。石墓的西、北、东三面背倚山体建一圈半月形石质挡墙,并依挡墙建石质回廊将石墓环抱。石廊为仿木梁柱结构,外观为九开间,以石雕为础、柱、斗、梁、枋等构件。回廊下及挡墙壁中存有7方历代碑刻,其中一方记载了年泉州穆斯林集体重修圣墓之举,另一方为年郑和下西洋期间来此的行香碑。
泉州清净寺
中国现存最早伊斯兰建筑
清净寺是泉州古城商业性城区中的伊斯兰教寺院,是宋元时期跨越重洋来泉州营商的波斯、阿拉伯等地穆斯林商人及其族群的珍稀物证。它与伊斯兰教圣墓共同见证了活跃在泉州的外国族群的文化、宗教和生活传统,也见证了宋元泉州的人群汇聚、商贸往来和文化繁荣。
清净寺原名“艾苏哈卜寺"(Masjidal-Ashab),始建于年,是泉州最早建立的伊斯兰教寺院。该寺选址于五代以来泉州古城的南墙外,北临南护城河。这一区域是宋元泉州城中外国人的主要聚居区。
寺院在年由穆斯林主导的修缮奠定了现存建筑群的主体格局。寺院整体为伊斯兰建筑风格,寺内现存建筑包括门楼、礼拜堂、明善堂,一处古井,以及多方与寺院历史有关的碑刻。
泉州天后宫
中国现存最早最大的妈祖庙
天后宫是祭祀海神妈祖的庙宇,也是世界范围妈祖信仰的重要传播中心,见证了妈祖信仰伴随海洋贸易的形成和发展历程。它与泉州的商人群体密切关联,见证了海洋贸易作用下泉州南部商业性城区的发展。
天后宫位于泉州古城南端,南临晋江及沿岸港口,创建于年,始称顺济宫。伴随历代官方和民间对妈祖信仰的推崇,天后宫历经营修、发展,现仍保存了16世纪之前形成的前殿后寝的布局特征。
现存建筑群坐北朝南,总体呈中轴对称的院落式布局。中轴线上自南向北依次布局有山门、戏台、拜庭、天后殿、寝殿、梳妆楼,两侧为东西厢房、轩房、斋馆和凉亭等附属建筑将院落围合,建筑群用地面积约平米。
德济门遗址是宋元泉州城的南门遗址,记录了宋元泉州城市向南部拓展的历史。它是城市南部商业性城区的重要地标,体现了官方对海洋贸易和城市商业发展的行政保障。
遗址位于泉州古城南端的天后宫外,门外遥对晋江及顺济桥遗址。德济门及与之相连的翼城始建于年,这里成为进入城市南部商业区的交通要道。
泉州九日山祈风石刻
在祈风仪典中见证航海文化
九日山祈风石刻,是一组记载了宋代在泉州负责海外贸易的管理者们,为海外贸易商舶举行祈风仪式的摩崖石刻,它与市舶司遗址、德济门遗址等共同体现了宋代市舶制度下国家力量对海洋贸易的倡导和管控。
这些珍贵的石刻历史档案真实记录了宋代海洋贸易与季风密切关联的运行周期等历史信息,反映出海神信仰对贸易活动的精神促进。
九日山上现存宋代以来的石刻共78方,其中涉及宋代航海祈风的石刻共计10方,分布于九日山东、西两峰的崖壁上,东峰2方,西峰8方,最早的为年,最晚的为年。
其中记载冬季启航祈风的石刻有6方,记载夏季回航祈风的有3方,还有1方同时记载了一年两季的祈风。10方碑文中记载的历次参与祈风活动的市舶司官员共9人,泉州地方军政要员共58人,有18人为皇族。
泉州摩尼寺草庵
世界仅存的明教寺庙
草庵摩尼光佛造像是宋元泉州摩尼教传播的重要史迹,显现出世界海洋商贸中心强大的文化包容力,其蕴含的文化融合特征为宋元泉州世界性多元社群间广泛的价值观交流奠定了基础。
草庵位于泉州城以南15公里的华表山东麓,依山而筑,是宋元时期泉州城远郊的一处摩尼教(又称明教)寺院。庵中现存一方雕凿于年的该教创始人摩尼的石雕造像,是世界现存唯一的摩尼光佛石像。
草庵至晚创建于10-11世纪的北宋初期,初为草构,因名“草庵”,于年改建为石室并雕凿光佛造像。年曾于草庵前20米处发掘出土一件刻有“明教会”三字的褐釉碗,其形制与磁灶窑北宋时期的器物相符,佐证了北宋时期摩尼教在华表山麓的活动。
泉州洛阳桥
一桥二塔,泉州人的精神标杆
洛阳桥是泉州北上福州乃至内陆腹地的交通枢纽,它与安平桥、顺济桥遗址等共同连通了便捷的沿海交通干线,在泉州水陆复合运输网络的发展中具有开拓性的里程碑意义。它是官方主导、全民合力建造大型交通设施的典范,体现了官方、僧侣等社会各界对商贸活动的推动和贡献。
洛阳桥位于泉州城东北方向约10公里的洛阳江入海口处,原称万安桥,始建于年,年落成。石桥梁板系巨型条石,桥面左右翼以望柱、扶栏。洛阳桥的建造使用“筏形基础”、“养蛎固基”、“浮运架梁”等技术手段,为宋元时期泉州造桥浪潮积累了宝贵的技术经验。
洛阳桥桥身两侧设置宋以来各形制石塔7座,护桥石将军4尊。中洲上有中亭和西川甘雨碑亭。桥南有蔡襄祠,奉祀洛阳桥的主持建造者北宋泉州郡守蔡襄;桥北有始建于宋代的昭惠庙,祀通远王,曾为蔡襄建桥的指挥所。
泉州真武庙
宋元时期海上对外贸易的重要史迹
真武庙,俗称上帝宫,祀道教北极玄天上帝真武大帝,始建于宋朝,现存为明清建筑。在宋元时期,泉州海外交通昌盛,当时可作为海神的玄天上帝也曾被利用来祭海。到南宋庆元二年,在泉州城南建起顺济宫,即天后宫,祭海的主祭对象才被妈祖所代替。
研学老师
丝路研学泉州线
刘伯孳老师
牧弘书院特邀研学导师
泉州华侨历史博物馆研究员,泉州华侨历史学会副秘书长,对泉州历史有几十年的研究,研究成果丰富,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尤其擅长侨批的研究。
朱庆老师
牧弘书院特邀课程老师
历史学博士,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特任副研究员,厦门大学世界史博士后,主要从事东南亚史、闽南区域史、粤东地方史和中国近现代史的研究。
研学报名
丝路研学泉州线
研学时间
研学时间:5月1日至5月5日(5天4夜)
5月1日晚上之前自行抵达泉州指定酒店集合
5月5日下午15点之前统一送至泉州机场散团
研学对象
本期培训课程内容分级为文化通识类,年龄在年龄8至70岁的参与者均可,适当放宽条件,未成年人参与一般应有家长陪同。
研学费用
特惠报名:元每人(5天4夜)
费用说明
1.费用包含全程落地食宿包车门票费:落地包车、购买旅游保险、住宿四星酒店双人含双早标间;默认包含落地后的7正餐4早餐,第一天到达日不含晚餐;包含所列行程中景点的全部门票费用,包含全部老师讲解费用和课程费用。
2.费用不包含单房差,不含个人消费与来回大交通费用,门票只包含进景区的门票和部分讲解费用,不包含内部个人娱乐活动等消费。具体行程与费用详情以开团前的行程说明手册为准。
行程细节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