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音传入泉州的历史机遇
唐朝欧阳詹《东湖宴赴举秀才序》言:“贞元癸酉岁(年)邑有秀士八人,公将荐于阙……求丝桐匏竹以将之,选华轩胜景以光之。后一日,遂有东湖亭之会……乐遍作,而性情不流……”“指方舟以直上,绕长河而屡回,弦管铙拍,出没花桞。”丝桐系指古琴,匏竹乃笙箫之类,弦管系指丝竹乐器,铙即古代铜制打击乐器,唐朝时就有这些器乐合奏,似可知弦管在泉州流行已有悠久的历史。
唐玄宗时(-年),惠安人陈嘏作《霓裳羽衣曲》赋,言“摇曳动容,宛似群仙之态……霞袂飘飏,或眄睐而不动,或轻盈而欲翔”。
至五代,泉州更是一派“万灶貔貅戈甲散,千家罗绮管弦鸣;柳腰舞罢香风度,花脸状匀酒晕生”歌舞繁华景象。唐代泉州的音乐、歌舞已是相当发达了,刘春曙先生认为:“它为南音——泉腔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古代的弦管,经过历史的衍变,形成今日的南音。
在泛黄的史籍中寻找南音的过去已使我们疲意不堪,浩如烟海的方块字中只隐隐约约地有些含糊的记载。
中原人口移民的迁徙是从汉代开始的,大规模的移民有三次,而大批移民又跟泉州关系密切,故有南音是晋、唐由北方中原传入的推论。但在史籍中无法寻找到南音的原始资料(此前仅发现有清初刻本),南音始于何时,至今尚无定论。
20世纪60年代,英国牛津大学荣誉中文讲座教授龙彼得先后发现了中国明代福建翰海书林刊刻的《新刻增补戏队锦曲大全满天春》(上栏录南管曲目首)和两本南音选集《钰妍丽锦》、《百花赛锦》。
南音素来有南管、弦管之称,从明刊三种可知,南音在明代被称为“弦管”。而中国音乐史上,以“弦管”指称音乐的文献有不少,从明代至今“弦管”一词一直在延续使用,但作为乐种的指代,现在只有泉州南音沿用“弦管”这个名称。
而且,在《精选新锦曲》的扉页上有一副插图,图中为三位仕女,一位吹箫,一位斜抱曲项四弦琵琶,一位持二弦拉奏。说明弦管在明代的主要乐器有箫、琵琶、二弦,可以说是继承了《宋书?乐志》所载的“相和,汉旧歌也,丝竹更相和,执节者歌”的汉时建制。虽然图中无作为节拍乐器的“节”,无论是由于当时不用“节”,还是因为插图的作者未让唱者入画尚未可知,但现在泉州南音的艺术表演形式中有持拍板为“节”的歌者却是不争的事实。
“丝竹更相和,执节者歌”的确契合了后人对古人悠远情怀的浪漫想象,当我们洞悉的目光穿透了历史的重重迷雾,来到远古的汉唐时,却发现原来我们的古人也不过是在手执牙板、伴着丝竹乐一唱几叹地歌咏的时候,才知道我们拥有的音乐有多么的古老。
11.18演出排期表
11.20演出排期表
11.22演出排期表
11月演出排期表
观看演出需知
观众观看演出前:需在演出半小时前于剧场入口领取门票,凭票观看。(人数控制在座椅数30%,即50人),进场时需出示有效证件配合工作人员进行登记→自觉佩戴口罩接受体温检测→出示“八闽健康码”核验。
观众观看演出时:需全程佩戴口罩,保持1米以上距离或隔排隔座。
本团将劝阻16岁以下少年儿童进场观看演出。体温异常(≥37.3℃)或有明显呼吸道症状人员、未佩戴口罩人员、填报信息不实人员将谢绝入场。对不配合或干扰防疫工作的,将依法依规交报告有关部门对其进行处置。
如何申领“八闽健康码”
个人健康码操作流程:
登录闽政通App并完成L4实名认证—进入首页“八闽健康码”服务—点击生成,即可生成个人健康码。
为家人申领健康码操作流程:
用户实名登录闽政通APP—进入“八闽健康码”服务—选择“为家人申领”—按要求填写家人身份信息和健康信息。
更多演出资讯、活动
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