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地理 » 刘忠娥故居寻访集美之美,人景俱美
TUhjnbcbe - 2021/4/26 13:11:00

集美之美,人景俱美

刘忠娥

10年前的那个五一小长假,我背着行囊独自去了厦门,在火车上碰到一位刚从东南亚回厦门的漂亮女孩小杨。她向我一一介绍了厦门和泉州的好去处,并问我订好了房间没,我说还没有呢,到那里再找。她便给了我一个电话,说实在找不到的话就跟她联系。我十分感动。

鼓浪屿内建筑

美丽的厦门大学

南普陀寺

清源山

开元寺

我那时的旅行比较盲目和随意:跟着人流坐渡船上了鼓浪屿,在那个琴声飘荡的岛屿上徜徉于一幢幢中西合璧的建筑中,走进一个个散发着人文气息的景点;坐着公交车前往美丽的厦门大学,看天之娇子们意气风发地穿行于红墙碧瓦的教学楼间,看微波荡漾的湖面摇曳着绿树红花的倒影;从书香弥漫的厦大校园到香火缭绕的南普陀寺,只有一墙之隔,一边是上课铃声,一边是晨钟暮鼓,十分奇特的一个组合,但却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执着于精神世界的探寻与心灵的安放。按照小杨的介绍,我又坐着大巴去了泉州的清源山和开元寺。而就在前往泉州的路上,大巴经过了集美区,那个从车窗望出去十分美丽的地方。我当时就对“集美“这个地名十分好奇:多美的名字啊!是表示集聚了各种美好吗?于是我决定从泉州回来就立刻去看看这个有着如此美名的地方。

18路公交车的终点站就在集美的龙舟池。那里停了很多三轮摩托车,都是带游客去参观陈嘉庚故居和鳌园的。一位阿伯走过来请我坐他的摩托车,说带我去看三个景点:陈嘉庚故居、归来堂和鳌园。我没有选择就上了他的车。

敬贤堂

在去陈嘉庚故居的路上,我们经过了集美小学。阿伯告诉我,这是陈嘉庚创办的第一所小学。小学大门对面是“敬贤堂”,一座十分庄重的建筑,它专为纪念陈嘉庚的胞弟陈敬贤而建。陈敬贤曾参加过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是陈嘉庚事业的坚定支持者。集美小学兴建时,他专门从新加坡带回图纸和施工人员,并亲自选址筹建。敬贤堂后面那排红砖楼就是著名的“三立楼”,体现“立功”、“立德”、“立言”的冀望。

集美中学

随后我们又经过了集美中学初中部,这是当时全国师资条件最好的一所学校。这座建筑看上去像一只张翼欲飞的雄鹰。阿伯说,它象征着中华民族将要崛起腾飞。闻名中外的美术界泰斗黄永玉就曾在这里就读。他的同学黄洪焘(沈从文的八舅黄绶铭的儿子)认为,“集美学校兼收并蓄的氛围让黄永玉找到了自由成长的空间。可以说,黄永玉的文学梦想和艺术追求都是在集美学校正式起步的。”

陈嘉庚故居

黄永玉为母校百年校庆作画《百鸟归来》,网图

陈嘉庚故居的面积倒不是很大,纪念文物都在一栋两层的蓝墙拱门建筑里。这里陈列了陈嘉庚和陈敬贤的遗留物品及他们的生平介绍。从这里,我了解了陈嘉庚伟大的一生。这位杰出的爱国主义者虽在新加坡打拼,却心系祖国、为国内的抗日战争奔走筹款、招募机工。他是著名的“菠萝苏丹”和“橡胶大王”,却倾其所有为国家兴学育才;他腰缠万贯,却生活节俭,穿的衣裤鞋袜全打补丁。他说“国家之富强,全在于国民,国民之发展,全在于教育,教育是立国之本。”他立志将“一生所获的财利,慨办教育”。早在年,他就捐资银元在家乡兴建惕斋学塾,年又创办集美小学。此后,他与胞弟陈敬贤一起,先后在家乡创办了包括幼稚园、小学、中学、师范、水产、航海、商业、农林、集美轻工业学校等在内的集美学校和厦门大学。早在年,陈嘉庚就决定,逝世后不将财产遗留给儿孙。他践行了自己的诺言。年8月12日,陈嘉庚病逝,按照他的遗嘱,他在国内的多万元存款全部上交给了国家。黄炎培先生曾说:“发了财的人,而肯全拿出来的,只有陈先生。”以陈嘉庚重诺守信的品格,他与胞弟陈敬贤将“诚毅”二字立为集美学村各校共同的校训,意为诚以待人,毅以处事。这个校训深刻地影响了集美学校的每一位师生。黄永玉就曾在他献给母校百年校庆的画作《百鸟归来》中写道:“我至老不忘我们的校训‘诚毅’二字,在这个复杂不堪的社会它是多么有用。”

陈嘉庚故居对面就是归来堂,意寓回归乡国,不再飘泊。这里的建筑飞檐翘角,具有典型的闽南特色。

归来堂

陈嘉庚铜像

归来堂前有一面碑墙,上面书着“华侨旗帜,民族光辉”八个隶体大字。这是毛泽东对陈嘉庚的赞誉。碑墙前矗立着陈嘉庚的站立铜像,目光自信、步履坚毅。

鳌园建筑曲廊飞檐

鳌园在嘉庚公园之内。整个公园红柱飞檐琉璃瓦、曲廊斗拱绿草坪,华美而精致,大气而典雅,幽静而美丽。

园内石雕

园内影雕

鳌园是陈嘉庚年为纪念集美解放而修建的园子。他亲自设计与督建,耗时10年,由门廊、集美解放纪念碑和陈嘉庚陵墓三部分组成。这里最让人惊叹的是其石雕艺术。陈嘉庚在这里将其寓教于乐的教育思想以雕刻形式完美体现。全园的短墙、照壁、栏杆、亭柱等各处都精雕细刻着天文地理、科技文教、历史人物、神话故事,花卉禽兽、工农行业、名家对联等内容,琳琅满目、包罗万象、博大精深。浮雕、沉雕、圆雕、影雕、镂雕等各种雕刻手法无不巧夺天工、炉火纯青,充分体现了闽南石刻的精粹,被誉为闽南石刻博物馆。郭沫若曾有对联盛赞:“鳌园博物大观百闻不如一见,鹭江集美中学万人共仰千秋”。

晚年的陈嘉庚念念不忘祖国统一、台湾回归。他在创建鳌园之时,就请石匠在鳌园的“博物观”照壁石屏正中刻下了5幅地图:在“世界地图”之下并列着4幅地图,它们分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福建省全图”、“台湾省全图”和“同安县全图”,图中还刻下了陈嘉庚亲撰的《台湾史略》,第一句话便写明:“台湾为我国东南一大岛”。他最后的遗言是“台湾必须归中国”。

集美解放纪念碑

鳌园中央高高矗立着集美解放纪念碑,碑正面镌刻着毛泽东的手书“集美解放纪念碑”,背面是陈嘉庚撰写的碑文。碑基座环以青石雕栏。

陈嘉庚陵墓

纪念碑南侧是陈嘉庚的陵墓,墓围的石屏上以浮雕形式雕刻着陈嘉庚的15个人生重要片断。墓体呈寿龟形,但无头无尾无足。此时恰逢一个旅游团来此游览,导游解释说,因为陈嘉庚做人低调,不喜欢出头露面,所以无头;他希望自己所创办的教育事业能世代传继,没有穷尽,所以无尾;他一生在外飘泊,回到家乡后不想再走了,所以无足。这是否建筑设计的初衷,不得而知。导游的解说倒也算自圆其说。

亭阁翘角

站在纪念碑基座上环顾四周,精美的亭阁曲廊、翘角飞檐,其“嘉庚风格”的中西合璧式建筑尽收眼底。

搁浅的船只

园外是一片退了潮的浅滩,一些船只搁浅在滩地,似乎也在静静地倾听陈嘉庚的故事。

尊师重教荣誉碑

公园东面立着一座“尊师重教荣誉碑”,设计成一根燃烧的蜡烛雕塑,它象征着陈嘉庚兴办学校、培养人才,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无私奉献精神。年3月11日,国际小行星中心和小行星命名委员会将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年发现的第号小行星命名为“陈嘉庚星”,以表彰他对教育事业的杰出贡献。浩浩宇宙,“陈嘉庚星”闪烁其间,它一定也在默默注视着集美这片美丽的土地吧?

至于“集美”这个地名,其来历却没有我想象的那么浪漫。后来查资料才知道,“集美”原来只是同安县的一个小村庄,因地处浔江之尾,得名为浔尾,后来就雅化为“集美”了。我却觉得,“集美”这个名字才真正恰到好处。

▼作者简介:

??????

约稿启事

地名古今”以强调原创为主。内容板块和栏目大致如下,文章字数以两三千字以内为宜。突出个人化,文字尽量讲究而有韵味。

1、我说地名|以个人视角讲述熟悉的地名历史变迁和故事,避免面面俱到,避免罗列概念。突出个人对地名的理解和历史变迁的解读。

2、倾听讲述|每个村庄、每个街巷,都有说不完的人与地名故事,每个人都是一本大书,倾听讲述,以细节勾勒岁月流逝中的、难以重现的故事。

3、我的漂泊|许多人的人生旅程,会在迁徙、漂泊中走过。用印象最深的几个地名,穿插个人的成长史、生活史,本身就是地名古今不可缺少的内容。

4、故居寻访|千百年来,每个地方都有影响历史、文化的名人,故居寻访,在寻访中解读名人,使之古今融合。同样避免面面俱到,写最能触动自己的地方即可。

5、行走天下|旅行已成为当今时尚所在。如何行走,如何把旅行化为自己生活、精神的一部分,把旅行与异地观感融为一体,既是游记,也有颇为充实、敏锐的诗意表达,这是最值得期待的行走天下。

6、回家的路|远离故乡的人,心中永远牵挂故乡。每次踏上归家之路,会是一种全新的体验。儿时的星星点点的记忆,家庭几代人的酸甜苦辣、悲欢离合,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一棵树,一口井,一家人,左邻右舍,都是故乡难忘的记忆。

“地名古今”的作品,将根据相应版块予以结集出版。欢迎各位新老作者赐稿,图文分别打包发送,请发:lihui

vip.sina.
1
查看完整版本: 刘忠娥故居寻访集美之美,人景俱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