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侨”精神
发挥“侨”作用
市政协港澳委员林明慨
万海外侨胞和多万归侨侨眷,是泉州独特的重要资源。如何立足侨务优势,全方位推动我市高质量发展超越?
建议持续打好亲情牌、文化牌,讲好泉州故事、华侨故事,精心策划举办好文化传承交流活动,打造一批乡村侨史馆。发挥海外社团商务资源的潜力,推动海丝重要门户城市建设,持续加强联络联谊,运用好海外华侨社团的资源,为泉州发展引资引智引才,特别是引进急需的海外高端人才。做好华侨华人新生代工作,真正促进华侨精神薪火相传,支持开展海外华文教育,设立侨青创新创业园,以好政策吸引海外泉籍青年精英等入园发展,打造侨资侨智集聚高地。
强化精细化管理
塑造宜居宜业城市
市政协港澳委员丁友家
如何精细化管理,把泉州打造成更加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城市?建议构建城市网格化管理体系,把城市管理重心下沉到基层、责任压实到一线,构建全员参与的“大城管”格局。提升城市交通智能化管理水平,可借鉴江苏浙江部分城市经验,综合规划运用单行道路与可变车道的智能管控,综合治理街巷“微循环”与城区“大循环”的交通秩序,缓解高峰期车辆拥堵现象,同时合理设置城市交通路标和智能交通管控系统,解决城区交通路标指示不明等问题。提高城市公共设施智控水平,以科技手段积极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为窨井、网箱等公共基础设施建立“ID”动态管理库,实现故障实时处理。
开发中山路
打造城市新“会客厅”
市政协港澳委员赖映红
近年来,我市出台《泉州市中山路骑楼建筑保护条例》,实施中山路保护提升工程,保护效果凸显。之后该如何合理开发利用?
建议打造泉州新的城市“会客厅”。一是探索多元主体的和谐共生街区,由政府成立保护工作委员会,负责日常维护,吸引成熟的社会资本参与,打造兼具内涵与特色的建筑空间。二是打造城市生活文旅体验区,持续调整街区业态,以沉浸式体验等开拓传统文化展示新渠道等,注重引导开发“二楼经济”。三是创建闽南文化展示平台,将安溪铁观音、永春老醋等各县(市、区)特色产品业态引入中山路,建设集历史文化、工艺美术、美食于一体的闽南文化展示平台。
统筹规划两江流域
打造泉州新形象
市政协港澳委员留文博
泉州提出要“跨江发展、跨域融合”,晋江、洛阳江是发展的重中之重。建议顶层设计加强对两江流域的统筹规划。
建议科学分区规划沿江展示面:宏观层面,将两江沿岸划分为主题鲜明的区域,如古城保护区、宗教与历史建筑保护区等;中观层面,突出沿江两岸天际线,严格管控片区风貌,保护和治理好城市水系;微观层面,以滨江、入海口等滨水空间为轴心,设计开发旅游、健身、文创、休闲等不同功能需求的公共空间,精心设计夜间沿江景观带,引入“文化景观灯光”概念,推动从功能照明、景观照明向文化照明转型,体现出泉州厚重的文化历史和山水田园风光。
推动智能化改造
赋能中小企业发展
市政协港澳常委林宏楠
去年1至10月,泉州纺织服装行业龙头企业的销量、产量不降反增,不过中小型企业却在采购、接单、生产、销售等环节严重受挫。究其原因,与中小企业智能化、信息化、管理水平不高息息相关。
建议中小企业推动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建设智慧园区和智慧集群;优化产业结构,建设智能产业链和智能生态,同步提升现代化管理水平。龙头企业要发挥带动引领作用和系统解决服务商装备技术的支撑作用,带动更多中小企业实施智能化技术改造,打造大中小企业信息共享、产能共享、模式共享的智能生态。政府应进一步加大纺织服装企业技改扶持力度,开展纺织服装行业千企智能化改造工作等。
统筹引才留才
助力环湾中心城市发展
市政协港澳常委许清水
未来泉州中心城区将进一步扩容,这为我市引才留才带来新机遇。
建议环湾中心城市规划时,统筹考虑人才引才留才规划,可以布局一些人才社区或人才长租公寓。优化高层次人才购房政策,让一、二、三层次人才的首套房(平方米及以下),可以优先参与摇号购房,满足其在中心城市进一步改善居住条件的需求。通盘考虑人才流失问题,制定相应倾斜,优先对“回流”至环湾中心城市创新创业的人才给予补贴和奖励政策。建立在外泉籍人才数据库,与其家庭保持联系,吸引他们返乡创业就业。此外,建议立足泉州侨乡优势,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吸引海外华侨华人新生代中的高层次人才来泉工作创业。
弘扬泉商文化
打造泉商品牌
市政协异地商会常委陈水波
泉商文化是泉州经济发展的重要精神推动力,研究弘扬泉商文化、打造泉商品牌意义深远。
建议设立泉商文化研究机构,依托泉州高校、研究所,汇聚全市、全省乃至海内外专家、学者等高层次人才,网罗民间历史文化研究者,对泉商文化进行全面、系统、深入的调查研究。推出一系列泉商文化载体,推出“泉商口述历史”系列丛书,支持泉州市总商会向社会各界征集泉商文化相关文物资料,在中国闽台缘博物馆、泉州华侨历史博物馆等馆所设立陈列室,逐步打造泉商文化博物馆。设立泉商文化发展基金,建议由政府牵头发起成立,积极吸引海内外泉商资本、基金,帮助推动家乡经济社会发展等,提升打造泉商文化品牌。
优化营商环境
推动城市转型
市政协异地商会委员周荣来
近几年来,泉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优化营商环境,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营商环境有明显改善。然而,对标国内先进地区,泉州营商环境优化的空间依然很大。
建议优化环境,努力营造人才发展的良好氛围,尽快融入厦漳泉一体化,完善包括轨道交通在内的各类城市配套建设,推动城市转型、提升城市品牌,发力高新技术和现代服务业,吸引和留住更多人才。发挥异地商会力量,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同时政府各相关部门要真正关心、支持引回泉州投资兴业的企业,坚持不懈改进服务、搭好平台、做好保障,专人专班跟踪服务,支持项目早落地、早见效。构建政商诚信平台,切实做到“亲”“清”政商关系。
乘势“一带一路”
拓展欧亚商贸合作
市政协海外特邀嘉宾郑鹏飞
后疫情时期,全球商业或将重新洗牌,泉州轻工、鞋服、陶瓷等产业可抓住难得的机遇,乘势借力融入“一带一路”,开创欧亚商贸合作新天地,走向更广阔的国际市场。
建议持续增进网上交易平台建设,加强与德国等欧洲国家客户的网上交易平台建设,高效率高服务质量进行网上对接,寻找潜在合作机会。继续保持好泉州与德国诺市的友好城市关系,推动两市深入交流合作,推动在轻工、教育、医疗、葡萄酒等更多领域的互利共赢。大力支持海外仓配套建设,结合当前国内互联网商业成熟模式,抢占国际贸易市场先机,让泉州更多好商品走向世界。
策划“拳头”项目
吸引泉商回乡兴业
市政协异地商会委员洪凤鸣
吸引在外泉商回乡投资兴业,对泉州落实高质量发展超越的部署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建议策划生成一批高质量发展的“拳头”项目,实现“以商招商”,出台具有竞争力的优惠政策,在深圳、上海、重庆、北京设立4个“招商联络处”,聘任当地有影响力的泉籍企业家担任招商顾问,派驻党员干部组建招商团队,开展大招商、招大商。优化异地泉商服务,策划以行业为主题的招商考察活动,将在外泉商管理纳入市委市政府重要工作内容。发挥商会平台优势,选择一批异地泉籍商会设立“泉州市人才工作站”,聘请社会人脉较广的泉籍人士担任“引才顾问”,有效吸引科研实力雄厚的高校和科研院所来泉落地。
推动企业“走出去”
加快布局海外市场
市政协海外特邀嘉宾陈緂
作为印度中国商会执行副会长,我长期跟国外特别是南亚、东南亚的中国企业、当地政商人士有着密切联系。
就泉州企业如何在外拓展市场,建议借力RCEP协定拓展国外市场。南亚及东南亚国家的土地和劳动力资源丰富、成本较低,非常适合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及具有外贸出口经验的泉州企业去发展。政府及相关部门可从顶层设计考虑,帮助“出海”企业做好ODI资金合规出境、股权架构、财税筹划及资金回归等指导。进一步发挥商会作用,引导泉州企业抱团发展、拓展海外市场,策划海外华人华侨回归工程,精准产业对接、招商引资,占得投资和发展先机等。
探索两岸融合发展新路
市政协台商特邀嘉宾龚信嘉
如何进一步推动两岸融合发展?建议加大泉台交流项目扶持力度,设立泉台创新创意方面的专项扶持资金,主动策划生成、着重招引有关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文化艺术设计、文化产品营销等领域的对台交流合作项目,给予项目资金补助、贷款贴息等。精准对接吸引专业人才,建议加大对创意设计、艺术品衍生业、文旅融合方面的人才引进,为台湾青年提供完善的园区服务、配套设施,为入驻者提供工商、税务等“一条龙”服务,及时解决人才公寓、办公场地、创业导师等问题。同时,建议在人才“港湾计划”中,对有专长的来泉台湾高级技工放宽学历要求,给予优惠奖补,规划高级技工公寓等配套。充分发掘两岸历史渊源,推动民间交流与产业发展等。
来源:泉州通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