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母戊大方鼎
时间再移至宋元,当时泉州市中国最大的通商口岸,不仅商业繁荣,文化也十分发达,泉州市民的娱乐生活跟京城一样,应有尽有。所以许多宋代时期的流行语也融入了泉州话当中。泉州话里面把演戏叫做搬(般)戏,不免让人觉得奇怪,可是当时宋代京城就是这么说的。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般《目连救母》杂剧。”元·高明《琵琶记》:“猜你是谁?我是搬戏的副净。”在南宋首都杭州的酒楼里,锁管和蜜丁、子鱼等海味被称为“醒酒口味”,鱿鱼就叫做锁管。《闽中海错疏》:“柔鱼似乌鰂而长,色紫,一名锁管。”泉州话中的开水称滚水,水开了称水滚了。宋·吴处厚《青箱杂记》:“龙图刘烨亦滑稽辩捷,尝与内相刘筠聚会饮茗,问左右曰:‘汤滚也未?’左右皆应曰:‘已滚。’”搬戏
在近代,尤其是19世纪以来,泉州的华侨从东南亚带来了许多新的外来语:甘仔得(菲律宾语kamatis番茄)、巴仙(英语percent百分之一)、奥屎(英语outside球出界)、哥逼(印尼语kopi咖啡)、烛咕叻(英语chocolate巧克力)、巴刹(西班牙语pasar市场)十九世纪初,新加坡总督莱佛士在新加坡城的设计中,规定所有建筑物前,都必须有一道宽约5呎、有顶盖的人行道或走廊,向外籍人提供做生意的场所。从此,新加坡出现了连接的廊柱构成的5呎宽的外廊结构的建筑。这样的骑楼被华侨引入到泉州,泉州人就将英语的fivefoot直译过来,称之为“五脚架”。中山路骑楼
语言之间的影响是双向交互的,世界的语言在影响着泉州话,随着商贸和文化的交流,泉州话也走出国门,影响着世界各地的语言,其中最有名的当属茶的发音了。如果从语言上来看,茶作为一款风靡世界的饮料,英文名字Tea即来源于中国,而且是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走出国门的。但是如果从Tea的发音来看,它跟中文的“茶”(chá)相去甚远,这又是为何呢?
泉州是中国出口茶叶的主要港口之一,泉州话中茶的发音“dei”就成了中国茶的名字。17世纪,荷兰是亚欧之间最初的茶叶贸易商。荷兰的东印度公司将茶叶进口到欧洲,“te”这个发音通过荷兰传到了欧洲。于是我们有了法语的“thé”、德语的“tee”和英语的“tea”。
茶园
如果再从我在马来西亚马六甲的中马建交40周年纪念馆看到的中马建交时,欢迎马来西亚代表团的老照片上来看,图中的中国的马来语为“Tiongkok”,发音跟泉州话一模一样。因为早期移民南洋的华人大多来自泉州,而华人的生产技术又比当地先进,所以很多舶来品的发音就直接引用了泉州话的发音。比如:面Mie、米粉Bihun、茶Teh、豆腐Tahu、肥皂Sapun……泉州话有着传统的一面,积淀着十分丰富的古代汉语的语音和词汇,并且随着历代中原汉人南迁与时俱进的增添新词汇;泉州话也有着海纳百川的一面,它在世界的交往中,不断随着时代的进步,学习融入最新潮的词汇。所以,我们是不是可以说泉州话是很Fashion的国际范语言呢?原创不易欢迎打赏
欢迎大家扫描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