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次果香读赏会述评:澳门与泉州方言
01会议开场
年12月17日晚,华侨大学外国语学院第次果香读赏会(Apple-ReadingSeminar)于外国语学院会议室采用线上(腾讯会议)和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同时进行。本次果香会的主题为“澳门与泉州方言”,由刘憬洳(Ada)同学、华侨大学文学院吕晓玲副教授、刘晓(Silvia)同学主讲。出席本次果香会的嘉宾有张红副教授、加拿大华人教师Albert。
02开胃菜
主持人梁煜堃(Katerina)同学作简要开场白后,陈莉诗(Shelley)同学首先为研讨会端上“开胃菜”——诗朗诵RobertFrost的TheRoadNotTaken并分享其阅读心得。陈同学认为,人的一生面临着无数的选择,而每一次选择都会对人的一生产生重要的影响,一个人的一生怎样度过就看他在人生的岔路口做出怎样的选择,选择不同,那么他的命运也不尽相同。陈同学的分享引起了现场同学老师们的共鸣。梁谢爽同学将这首诗同她曾经在果香会上分享的莎士比亚名言“凡是过往,皆为序章(What’spastisprologue)”联系起来,认为过往的经历造就了如今的大家。张副教授则分享了自己两次阅读这首诗的经历——十年前初读此诗的她不求甚解;十年后博士毕业,面对众多的offer、职业生涯的选择,张副教授纠结不已,询问友人,友人以此诗作答,重读此诗让张副教授有了更深的体会。她认为,人生之难难在抉择,抉择当前,心清万事明。张副教授弄清了自己内心深处最想要的东西,所以她选择来到华侨大学,并且庆幸自己来到了华侨大学,与大家相遇。
陈莉诗同学分享诗歌
TheRoadNotTaken
03学术主菜(一)
“开胃菜”之后,刘憬洳同学献上今晚的第一道“学术主菜”——评述张副教授的论文:PlurilingualPostersinaMultilingualCity:ReaderPositioningandPowerNegotiation。刘同学首先用三个研究问题概括整篇论文,分别是(1)中介话语(如海报)如何在政府、商业和公共机构语境中协商权力;(2)多语海报的目标读者有哪些;(3)手握不同权势的机构或组织,如政府、商业机构和非营利组织,如何区分它们各自的读者。文章通过定性、定量研究,对在多语城市澳门采集到的海报,从标语本身和社会层面进行文本分析,发现多语现象在澳门的海报中普遍存在。在语言选择方面,有84%的商业海报繁体中文和英语并存;58%的政府海报使用了繁体中文、葡萄牙语和英语三语、18%使用了繁中英双语;使用繁体中文和英语的双语海报占公共海报总数的三分之二、使用繁中葡英三语的海报占总数的16%。在海报的主体语言方面,三种类型海报使用繁体中文做主要语言的比率均超过六成,但商业海报和政府海报除了繁体中文外倾向使用无主体语言海报(即海报中没有一种语言处于凸显地位),其比例各占约两成;有两成的公众海报将英语作为海报的主体语言。多语海报的使用受国际化与本地化的双重制约,一方面本地信息需要增添英语和葡语来营造国际化的语境,以招揽内地及海外游客;另一方面英语和葡语文本需要添加繁体中文的译本,以满足澳门本地居民的日常使用需要;此外,作为前殖民地语言的葡语又为澳门的多语海报研究增加了更多的变数。
刘憬洳同学述评张红副教授的论文
1
04讨论环节(一)
刘同学的分享语言流畅、逻辑清晰、信息丰富,引发了同学们的思考。郑思洁(Josh)同学首先对分享中提到的他加禄语(Tagalog,一种通行于菲律宾群岛的官方语言)发问,他问到,在澳门社会有大量菲律宾务工人员的前提下,为什么很少甚至没有以他加禄语为主体语言的海报出现?刘同学答到,一方面菲律宾务工人员在澳社会地位较低,另一方面该群体通常被认为具有一定的英语读写能力,英语能满足该群体的交际需求,因此他加禄语在海报设计初期就遭到忽视。对此回答郑同学表示赞同。随后,Albert老师分享了自己在加拿大和香港的经历以理解多语地区内的语言协商现象。他提到,加拿大的部分法语地区就存在着语言势力互相协商与挣扎的现象。英语和法语是加拿大的官方语言,但魁北克省作为法语地区,当地居民试图在标语中使用法语一种语言,但这种行为被法律明文禁止。Albert在魁北克省的蒙特利尔旅居时,就发现当地居民即使是英法双语使用者、在交际对象使用英语的情况下,会以法语作答,这是因为“语言体现身份认同”,蒙特利尔的居民用法语作答以保持自己的魁北克身份认同。Albert还提到了他在香港的经历,他发现英语之于香港就像葡语之于澳门,是一种“装饰性的语言”,即使当地绝大多数居民使用广东话,在公共领域英语仍大行其道。
Albert分享其在加拿大和香港的亲身经历
在主讲人细致的讲解之后,张副教授进行了点评,她首先肯定了刘同学为了本次的分享做了大量的文献阅读、并添加了许多论文之外的例子帮助大家理解概念。随后,张副教授重申了两个概念,一是海报的包容性(inclusive),包容性指海报试图囊括读者群体的程度,具体体现为海报中运用语言数量的多寡。例如公众海报中出现繁中简中英葡四种书写语言,这是由于海报制作者试图囊括所有的受众。二是语言重叠现象(overlapping),语言重叠指在一种语言为主导的文本中部分词汇或概念用其他语言表示的现象。当汉语主导的文本插入英语词汇时,其目标读者并非英语使用者,而是中英双语使用者,特别是年轻一代的双语者。语言重叠现象有助于海报更好地定位自己的目标读者。最后,张副教授分享了自己的写作经历。她认为,学术生活离不开“生活”和“学术”。一方面,学者要留心生活中的事物,经历的积累是学术灵感的来源;另一方面,与其他学者的学术交流让她懂得要如何对研究对象开展研究,这篇论文在撰写的过程中受到了不少导师和同行的建议和帮助。
张红副教授进行点评
本次果香会中提到的多语海报是一种具体的语言景观类型。一个地区或城市群的语言景观由“公共设施如路牌、广告牌、街名、地名、商铺招牌以及政府楼宇的公共标牌之上的语言共同构成”(LandryBourhis,;尚国文赵守辉,),语言景观是社会语言学范畴下的一个分支,能够帮助人们通过街头标语标牌窥探当地的语言特色、语言政策、语言变迁乃至民族认同。此外,针对公共标牌、多语景观的研究也有助于规范城市的公共文字书写、美化城市市容市貌、缩小国际访问者在当地出行的交际壁垒,以提升城市国际化水平。语言景观虽然是一个新兴的研究邻域、仍处在起步阶段,但其跨学科的性质愈发引起诸多学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