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树繁花,白鹭纷飞,鱼翔浅底……国庆假期,泉州北滨江公园迎来了如潮的游客和市民,穿林赏景,休闲运动。这里,如今已变身为泉州的网红“打卡点”。
(陈起拓/摄)“近年来,泉州依托自然山水脉络,用绿道串起山、水、林、田、湖、草等资源,建设生态连绵带,打造出泉州市区全长22公里的五区十园,并在各县(市、区)新建城市公园,让老百姓宜业又宜居。”泉州市领导表示。精心规划,首创生态连绵带
“这里有成片的龙眼林,还种植各式各样的花草。尤其是傍晚时分,还能欣赏落霞与白鹭齐飞的美景!”今年60多岁的泉州市民陈先生感慨“开门见绿推窗现景”的美好。
早在年11月,泉州市创造性提出“生态连绵带”,希冀用绿道串起泉州的山、水、林、田、湖、草等自然资源,形成相互贯通、连绵成片的城镇生态网络。
原生态龙眼树林沿着泉州母亲河晋江顺流而下,北滨江公园五区十园中的北峰园、白水营园、田安园、沉洲园、汀洲园、滨海园依次排开,成为泉州最亮眼的“公园带”。
白水营低水驳岸北滨江公园只是生态连绵带建设的一个示范项目。“我们从居民常走、客人常来的山海联廊做起,在泉州城市滨海区域形成了十条山海通廊。”泉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空间规划科蔡东科长说。基于这样的设想,泉州生态连绵带由三级网络化生态空间体系组成:一级是生态屏障区,由若干郊野公园构成,满足群众一月一次的使用需求;二级是生态廊道区,由十个廊道构成,满足群众一周一次的使用需求;三级是生态体验区,实现米见绿、米见园,满足群众一天一次的日常需求。
笋江中轴广场生态连绵带建设,钱从哪来?据介绍,泉州市采取包括资金投入、土地供应等保障机制,实施政府保障为主、市场运作为辅的运营管理模式,鼓励多元化资金主体进入生态连绵带的建设。“山线公园”与“水线公园”构成泉州绿道山水环线。其中,山线公园一二期投资约5亿元,全长约22.5公里,用绿道串起清源山、南少林寺、圣墓、大坪山、森林公园等风景区,终于滨海公园,勾勒出壮美轮廓,一路层林叠翠、繁花似锦。而水线北滨江公园,总投资16.5亿元,五区十园渐次绽放,串起晋江下游亮丽风景。廊道,则串起山林、水体、湿地、公园,“开门见绿推窗现景”照进现实。保留原生态,建设巧用劲
为做好生态连绵带建设这个系统性工程,泉州力争“花小钱、巧用劲、见成效”。
“八闽形胜无双地,四海人文第一邦。”进入北滨江公园白水营园、笋浯园,记者在闽南建筑文化展示区见到海蛎壳墙、出砖入石等泉州建筑符号,还瞧见红墙、红瓦、刺桐花组成的“泉州红”,以及石笋园的观古城变迁图、“笋江月色”浮雕墙,游接官亭……
不仅如此,把史迹修缮与城市绿化相融合,也成为公园建设的一大亮点。泉州在公园原有的古桥、古榕、古渡、古景中,充分利用构筑物、废弃构件,实现低成本塑造,最大程度呈现本土特色文化。
全域推进,构筑生态绿色屏障
泉州湾区域的生态连绵带示范性项目建设,连点成线,逐步形成环泉州湾区域一湾一环十廊的生态廊道。
在石狮、安溪、泉港区、南安、德化等地,围绕生态连绵带建设,各地也因地制宜,做好沿线田园、农舍、田埂、水网、行道树的线性整理,让农田野趣、传统村落、好山好水融入城市公园建设,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生态和主题公园。
(来源:福建日报、东南卫视、泉州市住建局)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