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灌水 » 完善资金筹聚机制科学治理煤城塌陷qdnnaejo
TUhjnbcbe - 2020/6/15 15:46:00

完善资金筹聚机制


    科学治理煤城塌陷


资金短缺是煤城塌陷灾害治理的瓶颈。近年来虽有缓解,但仍然难以为继,黑龙江省鸡西市反映的更为突出和更有代表性。本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我们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有些问题需要统筹予以解决,需要从国家的层面进行统一解决。


        煤城塌陷灾害严重


        鸡西是个具有百年开采历史的老煤炭工业基地,经历了民国、伪满和新中国三个历史时期开采,老城区已经步入资源枯竭和生产重心东移的开采阶段。采煤塌陷所带来的灾害比较严重,治理也相对困难,存在的隐患也比较多。


        造成了大面积的地面塌陷,已形成采空区达500平方公里,塌陷区223.5平方公里,影响住户59330余户,造成经济损失7.34亿元。同时,由于采煤的影响,大面积耕地已遭到破坏。破坏了地上下水系,每年使地下水位下降7米—34米,鸡西市矿区地下水超采面积已达333.31平方公里,超采量2453立方米/每年,造成了河流干枯、农田干旱,局部地区生产生活用水十分紧张。


        水土流失非常严重,鸡西矿区水土流失面积高达5430.18平方公里。特别在雨季里,不少地区出现了千沟万壑,甚至还发生了泥石流,淹没矿井、吞噬道路等各类事故,威胁了生产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引发地裂缝、滑坡、泥石流、矿震等次生地质灾害。鸡西市城子河区塌陷面积已达33.87平方公里,遭受破坏的建筑物43.84万立方米,居住安全受到威胁的人口达49890人,酿成住宅危房面积20.7万平方米,直接威胁着矿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三废”污染严重,采煤伴生的废气、废水带来了严重危害,矿山废弃物年产出量达到225.24万吨,现已累计积存29681.27万吨。矿山废水、废液年排放量72696.81万立方米。“三废”变成了“三害”,严重地影响了城市发展和人居质量。


        怎样解决煤城塌陷


        治理资金问题


        煤城塌陷治理资金的保障机制不健全,中央财政尽管加大了投入,但是资金分散、多头管理的现象还比较普遍;省市财政的投入还没有纳入预算,缺乏长效机制;企业自筹资金,难以足额缴纳到位;第三方监管机制也不健全,难以整合和匹配,影响了治理的效果和整体进展。


        有鉴于此,采煤塌陷综合治理资金保障机制的建设,应该进一步强化,从鸡西的实际情况看,煤炭城市应侧重抓好几项重点工作。


        第一,用足用好优惠政策,加大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力度。采煤塌陷灾害治理的资金分别由财政部、发改委、国土资源部、国资委、环保部、水利和农业等多个部门管理,并且采取的是竞争性的拨付机制,形成了一种苦乐不均的局面。我们应该转变观念、认清形势,借鉴一些煤炭城市的经验,克服等、靠、要和与己无关的思想,加大前期的准备工作力度,搞好科学论证评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争取有关部门的理解和支持,形成一种方方面面联动,做好汇报和申报、论证等工作,拓展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的政策渠道,提升整体筹资的能力。


        充分利用资源税改革和财税体制改革的有利时机,通过各种渠道积极向上反映老煤炭工业基地的特殊性问题,争取中央财政的支持。一是要针对煤炭企业的总部经济现行的税收体制,以及税收分配的不合理问题,积极提出改革的建议,力求在资源税费的改革中,切实解决煤炭企业总部经济的不合理分配格局,保护煤炭产地的积极性,加大对煤炭产地的生态补偿和产业转型的支持力度。二是针对采煤塌陷灾害治理转移支付资金的体制机制,存在的管理分散、程序欠规范、标准有弹性等问题,积极建议中央财政设立采煤塌陷灾害综合治理专项资金,统一标准、规范程序,专业管理,在采煤塌陷灾害治理资金的转移支付上实现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解决好城市间的分配不公等问题。三是制定和出台采煤塌陷灾害治理财政转移支付的规定和细则。根据采煤塌陷区的地域分布、开采年限、采煤方式、治理的方法和标准、破产企业的多少等因素,实行分等化类、差异化的支付标准,力求在政策制度的层面完善采煤塌陷灾害治理的财政转移支付政策。


        根据国家推出的资源枯竭型试点城市、循环经济试点城市以及生态城市、山水园林城市的政策标准,积极做好鸡西市的争取工作。在搞好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搞好专题评估和论证,谋划和设计试点城市的申报工作,力求纳入国家重点支持的试点城市名单,享受国家的支持政策。同时也要采取综合研究、比较研究的方法,筛选国家政策支持的项目,设计好前期的科研和申报方案,争取在其他的方面得到更多的国家支持。例如,抓住国家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机遇,申报建立国家级矿山地质公园、煤矿地质博物馆、重要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博物馆等新项目、好项目、大项目,改善矿区的人居环境、人文环境,提升煤城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第二,提高采煤塌陷灾害治理资金的筹集能力。中央税费改革的历史机遇为我们从本地实际情况出发,加大筹集采煤塌陷灾害治理资金力度提供了新的思路;各地的成功经验也给我们诸多的启发和借鉴。解决鸡西采煤塌陷灾害治理资金的紧缺问题可否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向中央财政积极建议,调整大企业集团总部经济的税收分成政策,充分照顾子公司所在地的贡献与付出,加大税收留成的比例,增加采煤塌陷灾害治理的资金比重。


        二是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生态补偿和支持产业转移的政策法规,细化采煤塌陷区治理保证金和生态补偿基金制度;并采取立法的形式,增强刚性,不给不法企业和逃避治理责任的企业留下任何的可乘之机,真正把“谁破坏、谁治理”的原则落到实处。


        三是根据实际情况完善细化土地复垦条例细则,鼓励企业、社会、民间参与土地的复垦工作,切实把“谁恢复、谁受益”的原则落到实处,明确土地的使用权,奖励具有土地所用权的农民和聚体参与具有所有权人整地复垦的活动,调动方方面面的治理积极性,治理采煤塌陷灾害、保护生态环境、增加复垦耕地。


        四是积极引入市场机制,搞好塌陷土地和“三废”的开发利用。采煤塌陷地和各类废弃物是种包袱,也是一种财富,处理的好就可以化害为利、变废为宝,成为一种资源和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市场优势。一些地方已经把矸石山压伏地的土地复垦利用,作为工业园区、循环经济园区和生态园区的用地,作为招商引资的条件和平台,收到了极为可观的效果。煤矸石等废弃物的开发利用,已成为新型建材和循环经济的廉价原料、大项目建设和节能减排项目建设的依托地。


        第三,强化采煤塌陷专项资金的第三方监管。近年来,在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资金的引导和带动下,采煤塌陷灾害治理的资金不断增加,事关民生的大工程建设也不断推进,尤其在土地整理、危房改造、生态修复等方面的投入增幅很大,但是在资金的投入和管理上也出现了资金跟着项目走,资金的渠道多、介入的部门多与政出多门、管理交叉、监管的难度加大等诸多的问题,如何将资金捆起来用、集中财力办大事,如何将资金的投入产出率发挥到极致,仍然还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能否像穆棱河综合治理那样建立一种各部门分头对上要资金,捆起来使用上大项目、办大事、办好事的长效机制,用足用好中央财政转移支付政策,集中治理采煤塌陷灾害,对这个问题还需要进行深入的探讨和加强部门间的合作,搞好统筹安排。


        第四,以人为本,加强采煤塌陷灾害治理的团队建设。通过采煤塌陷灾害治理资金问题的研究,我们深切地感到无论是对上争取财政专项资金的支持,还是对采煤塌陷灾害治理项目的资金使用和管理,都存在一个专业知识人才的支持结构、组织结构不够合理的问题。优化知识结构,整合人力资源,以人为本加强采煤塌陷灾害治理的团队建设,都是急需解决而又不可回避的问题。从对上争取资金来看,应急需跨学科的组织一批地质、采矿、城建、土地、财政、法律等诸方面的精干力量,在认真学习党和国家关于煤城转型以及采煤塌陷治理方面的政策法规,借鉴先进地区经验的基础上,探索我市争取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的渠道和对策,争取东北振兴办以及发改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等有关部门的理解和支持,用详实的数据争取国家政策的倾斜支持和资金的扶持。从我市的实际情况看,地上下水系的破坏和治理,矿震的威胁和安全,道路灾害的治理等,都没有纳入到采煤塌陷灾害治理的日程上来,这方面的治理资金也很少拿到。应该充分利用小流域治理的有利时机,将地上下水系的破坏治理纳入其中,并争取水利部门以及矿产资源主管部门的资金扶持。其他的诸如矿震、道路灾害的治理也都应该在普查的基础上,拿出专业的研究报告,请求专项治理资金的支持,并力求在这一方面能够取得突破,在全国的煤炭城市采煤塌陷灾害治理中首开先河,在采煤塌陷灾害治理的项目、资金以及监管方面也都应该采取市场化的机制,引进能人、强人以及各类复合型人才,打造一个精干的、跨学科的管理团队,为各级领导当好参谋、为资金的封闭式管理、治理项目的市场化运作出谋划策,发挥好外脑和智囊作用,充分利用采煤塌陷灾害治理的平台,促进煤城转型和产业升级。


        (作者系黑龙江省鸡西市副市长)

1
查看完整版本: 完善资金筹聚机制科学治理煤城塌陷qdnnaej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