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泉州网
村民种植水稻
倪凯华和他的将军叶(南非叶)
农耕队到复垦的山垅地种地瓜
小型农耕机械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劳动力不足的难题。
山垅田复耕种植水稻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速,不甘寂寞的农村青壮年纷纷进城发展。劳动力离开,农村不少耕地被抛荒。
从农村走出去的“弄潮儿”,心底总有一份割舍不断的眷恋。那是淡淡的乡愁,是祖辈在血脉中的烙印,亦是土地在呼唤。“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近年来,不少市民遵循心底的切盼,离开城市返回山野,流转土地、复垦荒田。
荒地重生了,心灵宁静了。
城市菜园便是心安之处
每天闲暇时,家住鲤城区金龙街道的蔡先生,都会骑着电动车上龙岭社区,摆弄他的小菜园。蔡先生喜欢种菜,以前自家门前就有一片菜地,常种些当季的瓜果蔬菜,自家吃不完还会拿去送亲友。前两年,因城市建设需要,他的菜地被征迁了。
“市场上买的菜,总感觉没有自己种的好吃。”蔡先生说,他对买来的蔬菜不感兴趣,“我就想找个地方种种菜。”
几经寻找,蔡先生在鲤城区龙岭社区找人租了一块面积约1亩,荒废好多年的地。小白菜、包菜、花菜、香菜、西红柿……经过精心打理、合理轮种,蔡先生的小菜园一年四季都有蔬菜收获。每天上山料理完菜园,他都会摘一些新鲜的菜带回家。
蔡先生的儿子马上就要上初三了,学习比较忙,但每逢周末、节假日,蔡先生都会带儿子上山,让他帮忙锄地、拔草、浇水,学一些种菜技能。“学校越来越重视劳动技能,我已经提前开始了。”蔡先生笑呵呵地说,他也经常带母亲到菜园子来,休闲放松。蔡先生很享受山上清新的空气和安逸的田园生活。
山村撂荒地焕发新生机
如果说鲤城蔡先生的菜园子只是小打小闹,满足自己小小的田园梦,那么德化的黄美和、参战老兵倪凯华,可就是为了实现自己的农场梦想,退休后从城市重返山村,大刀阔斧开荒复垦,让荒废多年的田地焕发生机。
30年前带头进城
30年后带头返乡
在德化县桂阳乡王春村,每天天一亮,今年58岁的黄美和就会起床,骑上二轮摩托车,到田地巡查一番,看看哪儿需要安排人手。巡完回家,一天要干的活儿已经在心底打了个稿。
吃过早餐,他换上三轮摩托车,载着锄头、篮子等工具,到地里锄草、浇水……盼望着地里的作物快快长、好好长。很难想象,这位“老农”已经离乡30多年。据悉,黄美和在德化县城工作,一年半前从县城一家陶瓷厂辞去厂长的职务。
30年前,血气方刚的黄美和是王春村率先进城务工的村民之一;30年后,他又带头返乡流转土地创业,让荒地重获新生。
年,黄美和不安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村生活,率先进城务工创业。三十年弹指一挥间,如今王春村绝大部分青壮年都进城了,村里只剩下一些留守老人。
桂阳乡王春村地处偏远,新路没修前,从德化县城到村里山路弯曲遥远,驱车要一两个小时。年底,上涌镇通往桂阳乡的二级公路通车不久,黄美和回老家探亲时,看到村里人烟稀少、土地荒芜的景象,备感心痛。
当下乡村振兴方兴未艾,在向农业部门和乡、村里了解了土地流转相关政策后,他决定返乡二次创业,并流转了亩荒地,其中大部分是山垅地(田)。随后,他创办“德化县黄美和家庭农场”,开启种地生活。“一来是叶落归根之情甚深,二来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王春村这片生、养自己的土地再次焕发生机。”
远离土地耕作多年的老黄,刚建农场就遇到各种问题:人手短缺,气候干旱缺水,新种植的作物干枯受损;野猪、老鼠频繁出没,刚长出的玉米、芋头被大量啃食……
“逢山开路,遇水架桥。”老黄说,人手短缺,就请村里的留守老人、困难户帮工,可以用机械的就上机械;土地缺水不适合种水稻,就改种玉米、大豆、地瓜等抗旱农作物……
“农业部门和乡里的科技干部也帮了很多忙。”年,福建省农科院果树研究所提供6个品种的新桃苗,让老黄试种,技术人员也定期到场进行技术指导。熬过了最为艰难的时段,一切开始向好。如今,一提到作物的种植和管理,老黄总能讲得头头是道。
“便觉眼前生意满,东风吹水绿参差。”今年年初,在桂阳乡政府的指导下,老黄的农场开始以基地形式开展耕作,如今农场有大豆基地余亩、水稻基地70余亩、蔬菜基地30余亩、桃树基地30余亩。农场创办以来,老黄带动本村10余户农户、累计20余人返乡参与,创造20多个专兼职岗位,拓宽农民增收路径,人气新增不少。
“30年来,我们都在城里务工,但农村、农业还是有些刻在骨子里的。”黄美和的爱人非常支持丈夫返乡创业。她笑着说,丈夫以前挺着啤酒肚,现在却精瘦精瘦的。“干着属于自己的事业,又能对社会有所贡献,这努力很有意义。”
退而不休
老兵扎根深山种将军叶
“老倪,有客人来啦。”“欢迎,欢迎!”近日,记者在德化县盖德镇上坑村党支部书记涂文高的带领下来到上坑村“青林寨”,这是倪凯华的将军叶(南非叶)种植园。
“青林寨”海拔米,这里群山环绕层峦叠嶂,至今仍然保持着原生态。老倪的百亩将军叶沿着山垅铺开,郁郁葱葱,长势良好。
67岁的倪凯华性格豪爽,他是一名老兵,曾荣立二等战功一次,和平时期荣立三等功两次。退役后,他转业到泉州晋江国际机场,年荣获泉州市劳动模范称号。
年11月退休后,原本该享受退休生活的老倪却闲不住,总想着去哪里找块地,发展农业。年,在朋友的推荐下,他来到盖德镇上坑村考察,发现这里的土地、环境都很不错,就流转了亩山垅地,开始搞种植。
除草、施肥、搭建住房、洗衣、种菜……倪凯华把基地当成了自己第二个家。好好的退休生活不过,跑到山里当农民,许多亲友都无法理解他的“冲动”。“当时家里人不同意,坚决反对,老婆子骂我是吃饱撑着。”回想起再次创业之初的情况,老倪笑呵呵地说,“我就撑着来到这里。”
搞种植业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美好。老倪先试着种植了牧草,计划着把牧草当饲料,养些牛羊等。然而,基地所在的位置海拔高,他所选择的牧草品种经不住冬天的霜冻,失败了。第二年,他又改种蓝莓,“虽然种活了,但长出来的果实很小,而且那两年国内蓝莓产量过剩,价格掉得很厉害”。两次试种失败,并没有击倒老倪,“军人就是要有股不服输的劲头”。
经过不断地尝试探索,老倪最后确定种植将军叶。付出无数的汗水和心血后,老倪的种植园从最初的试种株树苗,扩大到现在的株。
老倪的坚持,也让家人的态度慢慢转变,“我选择了在这个地方搞农业项目,身体、精神状态比在家里都好,所以他们现在大力支持我”。平时,老倪的老伴和女儿一有空,也会带着外孙来山里玩。
如今,老倪的将军叶已被盖德镇党委和政府列入乡村振兴一村镇一品特色产业推广,带动当地村民增收发家致富。
“能人”返乡
破解传统农业效益差难题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农场传统农业种植造成巨大冲击,大量青壮年离开农村到城里谋生发展,导致农村大量田地被抛荒。
传统农业散种经济效益低、农村劳力流失……实行大城关发展战略的德化尤是如此。近年来,为了破解此问题,德化县桂阳、盖德等乡镇想了不少办法,例如组织村民依法自愿将撂荒土地流转到合作社或企业,让有经济发展眼光的“能人”返乡二次创业,通过村企合作,开展适度规模经营。
近几年,桂阳乡的桂阳村、溪洋村、王春村和梓溪村4个村总共流转撂荒地余亩,通过企业承租的形式进行村企合作出租撂荒地,由几个合作社、企业带头进行撂荒地复垦,根据土地实际情况,种植水稻、玉米、黑豆等农作物。同时,也带动村民复垦的积极性,就近为多名村民提供就业岗位,提高村民年人均收入元左右,村财年增收3万多元,通过现代化机械助推乡村振兴发展和共同富裕。
变化村民参加耕作队受雇复垦
“我们小时候,村里不知道有多热闹,男女老少都在家。”生活在农村尤其是山村的人经常在闲聊时,会回忆起二三十年前,村里鸡犬相闻、亲友往来的热闹景象。那时,大家抢着种田、开垦荒山,谁也想不到,田地有被大量抛荒的一天。一辈子务农的村民更想不到,有朝一日,自己会被组织起来,参加耕作队,受雇复垦,让撂荒地再种上粮食。
永春县蓬壶镇魁园村黑石头角落,因山上有许多裸露青黑岩石而得名。这里距离村落较远,又是梯田、山地,劳作不便,荒废了多年。
“17年前,我嫁过来时,那边就荒了。”魁园村支委谢丽梅说,由于青壮年陆续外出谋生,村里比较偏一些的田地渐渐被抛荒,“我们家在黑石头角落也有田,但具体在哪里也不知道,那边荒废多年,芦苇丛长得比人高多了。”
不过前几天,记者到魁园村采访荒地复垦时,发现许多村民正在黑石头角落热火朝天地翻地种地瓜。数百米外的山坡上,村民正操作机械翻田。据村民介绍,“那片梯田,将复垦出来种水稻。”
村民尤老伯和老伴一人负责挖土,一人负责插地瓜藤,很快就种好一畦地。尤老伯说,他们是被雇来种地的,一天一人元,还包午餐和下午的点心。
“这片地都流转复垦了,全部种上优质地瓜。”魁园村党支部书记尤双火介绍说,前两年,在上级政府部门的支持下,村里修了一条直通黑石头角落的高标准农耕路,交通便利了,村里就想将这边的抛荒地重新利用起来。
魁园村总人口有多人,但常住人口只有多人,且大部分是老人、妇女和孩子。青壮年大多进工厂打工,这直接导致村里土地抛荒较为严重。目前,全村有农田亩,实际耕种的只有多亩。
为了让荒地重获新生,村干部们也是想尽办法。这两年国家鼓励荒地复垦,魁园村借机开展土地流转复垦工作。“村里出面,统一流转、统一耕作。”
“去年,我们引进高品质的地瓜品种种植,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收益非常不错,商贩还直接到地里收购。”尤双火笑着说,村民们看到收益后,积极性很高。
为了提升流转土地的效益,村里于今年4月份成立合作社,支委谢丽梅就是合作社的负责人。“这两年陆续流转了多亩土地,今年计划种植亩水稻、亩地瓜。”
村里统一流转,合作社再找村里租地种植,这样村财也增加了。
土地耕种需要劳动力,从外地聘请工人显然不切实际。魁园村两委就想着村里有不少留守老人,身体很好,平时也有种田,可以将他们组成一支耕作队,让合作社雇请。
在村干部的组织下,如今魁园村耕作队已有二三十人,村里的活忙完了,还受雇到其他村帮忙。“镇里就我们这支耕作队规模较大,其他村要复垦荒地,都请我们去做。”一人一天元的工钱,也可以给村民们带来不少收入。
记者了解到,荒地复垦工作在永春各乡镇全面开展,据永春县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介绍,截至5月31日,该县各乡镇上报的撂荒地复耕进度完成%,其中.93亩种植经济作物及其他农作物,.67亩复耕种粮。
数据泉州两年复耕撂荒地超3.2万亩
食为政首,谷为民命。无论何时何地,粮食都是关乎国泰民安的重要因素之一。
我国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