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语有云:“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教育之初心是什么?在泉州五中校长刘殊芳看来,它是遵循教育规律和人的成长规律,着眼少年儿童天真自然的本性,以质朴、真诚的教育态度,追求不功利的、平等的教育,对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负责,为每个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泉州五中用多年的教育实践证明了,本着这样的“初心”,让教育回归本原,更有助于学校办学的良性循环。昨日,记者走进泉州五中,对话刘殊芳校长,探究这所名校成功办学的经验。
不以功利为目的身心健康是根本
记者:前日中考成绩揭晓,泉州五中复办初中部的首届毕业生取得“开门红”的佳绩:全市前八名五中就占了五名,分以上11人,分以上人,多项指标获得全市第一。对于这样的丰收,您是不是觉得特别高兴?
刘殊芳:让我觉得高兴的不是成绩丰收,而是实践证明五中的教育理念是正确的、有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这三年的努力没有白费。
五中高中部学生素质普遍较高,出好成绩是情理之中的。而初中部的学生都是通过电脑派位进入五中的,素质参差不齐,有些人对于五中初中部能否办好持怀疑态度,三年前有62名学生甚至放弃了就读五中的机会。这促使我更加冷静地思考:怎样才能把五中初中部办好?
叶圣陶先生曾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育不能只看重学习成绩,而要把“成人”的培养目标放在首位。我认为,作为校长,要有办好教育的定力,不管社会怎么浮躁、怎么功利,都要坚守和回归内心的平静,遵循教育规律,为孩子的长远发展负责;作为学生,不应是只会读书的“机器”,而是能够保持纯洁、童真,身心健康快乐成长的阳光少年。
本着“让教育回归本原”的初心,我们实践着“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基”的教育理念,把目光放在二三十年后学生是否能成为合格公民、优秀人才,而不以牺牲孩子的身心健康为代价,片面追求升学率。这样的理念,让五中的教育摒除了功利的杂质,坚守一方净土。在充满活力、富有朝气的校园氛围中,每个孩子尽情绽放自己的才华,找到自己的成长点,建立自信心,发挥出自己的潜能,学习成绩自然而然地也就提升了。
五中的实践证明,促进学生的身心愉悦与全面发展,跟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是并行不悖的。希望更多的教育者和家长明白此理,不要以功利为目的“逼迫”和“摧残”孩子,这样对孩子的未来成长不利,应当让孩子从心出发,爱上学校,爱上学习。
提质减负拒绝“题海”善学乐学是最高境界
记者:有人说,泉州五中初中部的学习环境很自由、很宽松?五中是如何做到在宽松的环境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的?
刘殊芳:“最好的教育在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对于学生来说,主观能动性是影响学习效果的关键因素,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则是提高能动性的最有效方法。“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是学习的最高境界。
作为百年老校,泉州五中有着别人无法复制的深厚文化积淀,优秀的校风、教风、学风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学生把优秀作为一种习惯,在学习上自觉、自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为了让学生更加“乐学、善学”,五中致力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老师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不想让孩子太辛苦,从不额外增加任何一节课,周末也不补课。五中初中部所有的作业、习题都是老师自编、精编,免费给学生使用,目的就是为了提高习题的有效性和针对性,让孩子少做一些作业,避免沉浸在“题海”中。
45分钟的课堂教学,老师经常要花费数倍的时间来备课,要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练习,备课工作量很大,就是为了课堂的高效率。虽然老师辛苦,但学生的负担减轻了,学得更快乐。这样,课堂学习就不再是心力交瘁的苦役,而是学生学习知识与生成智慧的幸福之旅。
因材施教发挥特长“天生我材必有用”
记者:面对素质参差不齐的初中部学生,五中采取怎样的教学模式?如何挖掘他们的潜能,发挥他们的个性特长?
刘殊芳:对教育,我始终怀抱这样的信念:“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所有的学生都是有潜质的。创造适合每个学生的教育,成就每个人的人生。一流的学生培养质量,才能成就一流的教育品牌。”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我们尽量做到因材施教。我校初中部实行小班化教学,打造个性化高效课堂。五中还开设了“培优班”和“奥数班”,让有潜质的优秀学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特长。
在中考科目之外,我们别出心裁地创设了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让每个学生的兴趣和潜能都能得到充分拓展。美丽泉州小导游、走近魅力星空、当代流行经典歌曲歌词欣赏、跆拳道、乒乓球……每个年级都有30多门校本课程,大都是老师结合自己的特长精心开发的课程,家长也参与课程开发和建设,这些课程覆盖面非常广,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导向,教学形式多样,重视过程和体验。学生人人参与,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喜欢的领域,感受到“天生我材必有用”的喜悦。
课堂之外,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多种多样的学生社团等在五中的沃土上绽放精彩,学生活跃在校园的各个角落,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学生一旦在某个小领域受到肯定并得到成功,他就会将成功扩散到其他领域,这并不是技能的类化,而是当他建立自信、赢得尊严之后,对其他领域的学习也开始恢复动机和信心。
值得一提的是,学校也十分重视体育、音乐、美术等科目,坚持每周三节体育课(其中一节足球课),中考体育合格率达到了99.8%;音乐、美术也不松懈,在全市歌唱和舞蹈比赛中连年荣获一等奖,五中交响乐团也走上了世界的舞台。
教师给予“科学的爱”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
记者:泉州五中初中部“首战告捷”,“幕后”的教师团队应功不可没。五中有一支怎样的教师团队,为何有如此强大的战斗力?
刘殊芳:泉州五中初中部的教师团队,是一支缘于百年五中魅力而相聚的团队,这里有原泉州五中初中部的资深名师,有泉州各地的市级以上骨干精英,也有全国重点师范院校优秀毕业生,年龄、经验结构搭配非常合理。
“学是师之骨,德为师之魂。”比教学能力更为宝贵的,是这些老师的品德。他们不忘初心,时时把平等无私的爱充盈于心中,宁愿辛苦自己,也要造福孩子。这种爱无关孩子贫富贵贱,也无关孩子智力高低成绩优劣。他们的爱是“科学的爱”,带给孩子的是民主的、平等的、有温度的教育,而不是以爱为名义,来给孩子“加压”。他们不仅在教书,而且在用心“育人”,实现了“不用扬鞭自奋蹄”的良好局面。
学校也十分重视教师的培训和师资力量的提升。年6月至今,初中部教师参加各类交流培训多人次,学校让教师走出去,拓宽视野,吸纳新知,培养更多名师,致力创造适合每个学生的教育,成就每个人的人生。
经典诵读积累精神财富促进孩子内心真正成长
记者:走在五中初中部的校园里,经常都能看到学生在背诵经典书籍,成为校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我们发现,许多学生“出口成章”,这想必是“经典诵读”功劳。经典诵读是五中初中部的特色吗?
刘殊芳:是的。从初一年开始,五中初中部语文备课组通过制定“诵读日志”,有计划地推进经典诵读的工作。经典诵读的目的并不只是为了让学生背诵经典,而是一种人文素养的积累。我相信学生走出校园多年后,受益最深的不会是学习成绩,而是在学校积累的宝贵的精神财富。
“育人先育德,成才先成人”。经典书籍中有为人处世的道理,有意味隽永的哲思,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审美能力和高尚的情操,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内在气质。初中生拥有“黄金记忆力”,这时候让他们接受经典文化的熏陶,对他们今后的终身发展是十分有利的。
总之,真正的成长是内心的成长,而不是成绩的进步。我相信,践行“以人为本,全面发展,为孩子终身发展奠基”的教育,就是成功的教育。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