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问答 » 深度游泉州看得见历史的古城1
TUhjnbcbe - 2021/5/13 20:35:00

南音传入泉州的历史机遇(三)

前两期,我们已从南音本身的音乐构成形态和泉州现有的文物古迹、乐器、弦管典籍和诗文记载等方面来考证了泉州南音深远的历史渊源。

无论是唐五代,还是两宋时期,兴许就是由于中原的某一次战乱,豢养于宫廷或是皇室望族的一支燕乐乐队,随着避乱南下的涌人流,惶惶入闽。他们赖以生存的达官贵人宴飨娱乐、歌舞升平的场景,也已消逝在身后滚滚飞扬的尘土中。在迁移辗转的漫漫途中,乐队失散了,至东、北而南,有些乐工流落到了福州、莆仙一带,有些则来到了富庶繁荣的泉州。

为了生存,他们或是走进了泉南的舞榭歌台,或是出入于泉南寻常百姓家。新奇的乐器、优美的旋律、精湛的技艺,致使偏处一隅的泉人迷醉忘返。渐渐地,为了迎合泉人的趣味,在他们的演艺中,也开始有了泉南地区的里巷俗曲。

当然,随着地域的更换和时代的变迁,乐队的组合也发生了变化。一些乐器因不适应表演的场合和内容的要求,渐渐退出了这个组合;有些乐器则是因为地理环境和气候的缘故,丧失了原有的音质而不便于使用;而一些新的乐器也适时补充了进来。这样,日久年深,南音的乐队组合和表演形式在逐渐的变化中也就基本固定下来了,传承至今。

泉州弦管现存最早的典籍“明刊三种”等古谱

至于明清,南音在泉南一带已普遍流传,前期所述的《明刊三种》在民间的刊刻和流行就已说明了南音当时的繁盛。在清代,南音曲谱的民间手抄本大量流行,现在泉州民间仍存有清道光、同治年间的抄本,现存正式的刊刻本则是《文焕堂指谱》。

清咸丰七年()编成的《文焕堂指谱》

历史是模糊的,但南音的古老和久远,让我们时时在思索:究竟是一种怎样神奇的力量呢?它无论走得多么远,无论时间怎样冲刷,都能够长长久久地流传下去,经历那样的荣华和那样的变故,却始终能固守传统的演唱形式:“丝竹更相和,执节者歌。”

据金门名艺人蔡肖传述::安溪湖头李光地在朝为相,甚得康熙皇帝宠爱。一日康皇帝夜游,途经相府,顺便找李光地对弈,不巧李光地被同僚宴请,不在府内,康熙人府,听到李光地的轿夫在奏南管。这位工音律,善度曲的当朝天子听得入迷,感叹宰相懂得享受。次日早朝,康熙问李光地曰:“李卿,朕不如你。”李光地十分惊惶。康熙道出昨夜之事。李回府询问轿夫,方知所奏乃是南管,便奏请康熙准予到闽南本府选聘南管高手来京演奏。

《泉南指谱重编》载:“清康熙五十二年,癸巳六旬万寿祝典,普天同庆,四方赓歌华集。昔大学士李文贞公以南乐沉静幽雅,驰书征求故里知音妙手,得晋江吴志、陈宁,南安傅廷,惠安洪松,安溪李仪五人进京,合奏于御苑。管弦条畅,声调谐和,帝大悦,除其官,弗受,乃赐以纶音曰御前清客,五少芳贤,并赐彩伞宫灯之属归焉。”后来人们便称南音为“御前清曲”,进京演奏的五人为“五少芳贤”。

“五少芳贤”在京日久,思念家乡心切,但又不敢明告,集思之下合奏名谱,康熙闻察,知“五少芳贤”有思归之意,遂放其南归,并赐九曲黄凉伞、圆顶乌纱灯。李光地,这位泉州的大文豪,将南音带进了宫廷,那“五少芳贤”将康熙的皇恩风风光光地带回了泉州,从此,他们的历史便成了南音人的骄傲。

辉煌的光彩让南音人激动、沉醉,对手中的乐器、口中的清曲无比珍爱,每回奏唱,都自我陶醉,仿若自己也是在宫廷演奏,听来更有雅乐的高贵和富丽。因为有了荣耀,南音的传唱如春雨入夜,润物无声,等到人们发现它的存在,竟然已经离不得了。

人们忽然发现,它——南音,竟已悄然之间唱遍了刺桐城。而这时候的南音也早已成了闽南人生活中不可割舍的一部分了,听南音已经成了一种生活方式。

12.13公益性演出节目表

12月演出排期表

观看演出需知

观众观看演出前:需在演出半小时前于剧场入口领取门票,凭票观看。(人数控制在座椅数30%,即50人),进场时需出示有效证件配合工作人员进行登记→自觉佩戴口罩接受体温检测→出示“八闽健康码”核验。

观众观看演出时:需全程佩戴口罩,保持1米以上距离或隔排隔座。

本团将劝阻16岁以下少年儿童进场观看演出。体温异常(≥37.3℃)或有明显呼吸道症状人员、未佩戴口罩人员、填报信息不实人员将谢绝入场。对不配合或干扰防疫工作的,将依法依规交报告有关部门对其进行处置。

如何申领“八闽健康码”

个人健康码操作流程:

登录闽政通App并完成L4实名认证—进入首页“八闽健康码”服务—点击生成,即可生成个人健康码。

为家人申领健康码操作流程:

用户实名登录闽政通APP—进入“八闽健康码”服务—选择“为家人申领”—按要求填写家人身份信息和健康信息。

更多演出资讯、活动

欢迎

1
查看完整版本: 深度游泉州看得见历史的古城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