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问答 » 楚长城读书备忘海国上的中国中国古
TUhjnbcbe - 2021/4/26 13:14:00

楚长城读书备忘《海国上的中国:中国古代海洋地图举要》,税安礼与苏东坡

真实探索税晓洁楚《长城读书备忘》《海国上的中国:中国古代海洋地图举要》梁二平著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08版定价:68元

楚长城与海图有什么关系?似乎没有什么关系。

记忆里,齐国攻打楚国,说到过海,查《C伐楚》有曰:

四年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bai蔡溃,遂伐楚。

楚子使与师言du日:“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管仲对曰:“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大公曰:‘五候九伯,女实征之,以夹辅周室。’

赐我先君履: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无隶。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征;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对曰:“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给?昭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师进,次于陉。

夏,楚子使屈完如师。师退,次于召陵。

齐侯陈诸侯之师,与屈完乘而观之。齐侯曰:“岂不谷是为?先君之好是继。与不谷同好,如何?”对曰:“君惠徼福于敝邑之社稷,辱收寡君,寡君之愿也。”

齐侯曰:“以此众战,谁能御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对曰“:“君若以德绥诸候,准敢不服?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

屈完及诸侯盟。

这里面说到了海,看资料。齐长城差不多修到过青岛黄岛的海边。楚长城目前已知的最早史料记载就是上文中的“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

其实我购买此书之前一翻看目录,就决定下手。

书到了一看,真没没白买。如目录所示,中国早期地图梳理的很清楚,表述也很清楚。

3开的一本小书,定价68元,印刷不错,遗憾的是,地图还是版面问题,很多看不清楚。但,这本已经算是很好的了。很多书中的图片和地图,真怀疑编辑是不是存心气人?呵呵。

意料之中,也是意外收获是,税安礼与苏东坡也说的较清楚:

苏东坡不用罗嗦,同时代的税安礼资料如下:税安礼,宋地图学家。蜀(今四川)人。生平不详。元符中(-00),撰《历代地理指掌图》,始帝喾,迄北宋,绘图四十四幅,“图其疆域,著其因革,刊其同异”,为最早的中国历史地图。

在这本宋代的地图册中,汇出并标注了“流求”。

《寻找楚长城》合集

楚长城读书备忘0:《中国聚落形态的变迁》

楚长城读书备忘6:《湖北地震史料汇考》

生平少通经史,熟谙掌故。尝遍游名山大川,博见广闻。著有《地理指掌图》一卷、《春秋列国图说》一卷行世,唯前者尚存,收入《四库全书》。其正讹纠谬,考据详明,颇燧人所重。哲宗元符二年(),欲以是书进上朝廷,未及而卒。《四川通志》、《巴县志》有传。

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历史地图集,又称《地理指掌图》。北宋税安礼撰,南宋赵亮夫增补。宋代曾多次刊印,其中注明“西川成都府市西俞家印”的刻本在日本东洋文库尚有收藏,一般所见多为明代刻本。共有图44幅,每幅图都有图名,图后均附说明。上自帝喾,下至宋朝,各代地图至少一幅,多则五幅。第一幅是“古今华夷区域总要图”(见图古今华夷区域总要图)。图中海岸线、河流、长城等的轮廓,与刘豫阜昌七年(36)上石的《华夷图》很相似,特别是第一幅图后附的图说与《华夷图》上注记的文字说明基本一致。第7幅“唐十道图”的西部有“星宿海”名,此名称在地图上出现可能以此图为最早,反映了唐代侯君集等亲临河源实地观察的结果。44幅图中,有两幅在绘法上完全不同的天象分野图(第36、37幅)和一幅表示唐代僧一行提出的天下山河之象存乎两戒的“唐一行山河两戒图”(第38幅),最后一幅(第44幅)“圣朝升改废置州郡图”(明刻本改“圣”为“宋”),有南宋建置。

四库提要:旧本题宋苏轼撰。始自帝喾,迄於宋代,为图凡四十有四。前有序,后有总论。其序云据《元丰九域志》,然书中乃有建炎二年改江宁为建康府,绍兴三十二年升洪州为隆兴府诸语。案费衮《梁溪漫志》曰:“今世所传《地理指掌图》,不知何人所作。其考究精详,诠次有法,上下数千百年,一览而尽,非博学洽闻者不能为,自足以传远。然必托之东坡,其序亦云东坡所为。观其文浅陋,乃举子对策手段,东坡安有此语!最后有本朝升改废置州郡一图,乃有崇宁以后迄於建炎、绍兴所废置者,此岂出於东坡之手哉”云云。则此书之伪,南宋人固已言之,而流传刊本仍题轼名。刊胡安国《春秋传》者,皆摘其列国一图为冠,亦仍题曰东坡,谬之甚矣。其书虽简明,而疏略殊甚。费衮所称,殊为过当,亦不足据也。

《海国上的中国:中国古代海洋地图举要》梁二平著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08版定价:68元。目录:

1第一章 大汉到蒙元的海疆地图

3最早描绘出大海的地图

8最早最精确的海疆地图

3最早的海疆陆界国防图

6最早石刻全国行政地图

0追复故疆尽归版籍之图

3最早雕版墨印行政地图

6最早描绘出流求的地图

3以天星分地界的地图

33以印度为世界中心的《佛祖统记》地图

45宋代海防的港口缩影

5宋代昌壮国势的图画

54海陆扩张的版图展示

58蒙元沿海地区的统治

60蒙元远航的海图线索

65第二章 大汉到蒙元的海上贸易图景

68开放时间最长的口岸广州

73唐代开启的东方大港明州

8宋代最兴旺的口岸城杭州

85宋元时期世界级大港泉州

93第三章 大明的海上漕运图

95中国最早的海运专图

98明代复议海运的蓝图

0明代海上漕运的实践指南

05怀念前朝的海运盛景

08纵贯大明南北的海上漕运梦

3第四章 大明的“海上丝绸之路”

5中国最早的世界航海图

6真正的海上贸易航线图

9民间海上贸易的“舟子秘本”

37第五章 大明的海禁与防倭

40中国首部全面论述海防图籍

44集海防图与海防理论于一图

47边政地图之集大成者

49地图符号的集大成者

54明代描绘钓鱼岛的航海图

59第六章 大明描绘的中国与世界

6尚未“混一”的世界

65源自中国的世界地图

68第一幅传入西方的中国全图

7第一部综合性的全国地图集

76西南海洋邻国图

78东南陆海邻国图

80东南海洋邻国图

83早期的海外专图

87中央之国的四海归一图

90以大明为中心的世界地图

95江海关系的风水表达

98大明海权思想的版图表达

0第七章 西洋描绘的大明与世界

04第一幅中文版世界地图

09世界可以用两个半球来描述

西儒送来的两极地图

5西洋人最早绘制的中国全图

8葡萄牙人绘制的中国城市地图

0荷兰人实测的中国岛屿图

西方人最早绘制的中国地图集

7西方人最早绘制投影法中国地图集

3第八章 大清盛世的疆域地图

33第一幅科学实测的全国地图

38承上启下的大清版图

4最完整的亚洲大陆全图

45万年一统的美好愿景

49第九章 清代的台湾、琉球、南海诸岛地图

5最早的单幅台湾地图

54最大的台湾地图

55最精细的台湾地图

59早期的台湾海道图

63清廷册封琉球国图

65清廷册封琉球航海图

70南海诸岛的海图记录

75第十章 大清时局与海洋格局

77清初全国海疆防御图

83清初东南海防的重要布局

87中日海航故道

97清代漕政改革的历史画卷99近海航运指南

由生产到海防的闽海形势第一部中国海口大全

38伶仃洋里看零丁深圳前传新安县

33割占香港、九龙、新界地图

38现代测绘地图的经典之作

现代海岸地图的经典之作

大清最后的版图光景

作者简介:梁二平,资深媒体人、专栏作家、海洋文化学者。著有海洋文史地理作品:《谁在地球的另一边——从古代海图看世界》、《谁在世界的中央——古代中国的世界观》、《中国古代海洋地图举要》、《中国古代海洋文献导读》、《败在海上——中国古代海战图解读》、《海洋深圳——深圳海洋文化历史地标田野调查》等。

购书页面书摘:

第一章 大汉到蒙元的海疆地图

中国的所谓“封建”到秦朝就改为郡县制了,“封”的色彩大大淡化,“统”的色彩大大加强。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载,公元前年,秦灭六国后,“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但这“三十六郡”具体是哪些郡,太史公似嫌啰嗦就没有详记。

南北朝时,刘宋的裴骃著《史记集解》,首次开列了“三十六郡”的名单:“三川、河东、南阳、南郡、九江、鄣郡、会稽、颍川、砀郡、泗水、薛郡、东郡、琅邪、齐郡、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代郡、钜鹿、邯郸、上党、太原、云中、九原、雁门、上郡、陇西、北地、汉中、巴郡、蜀郡、黔中、长沙,凡三十五郡,与内史为三十六郡”——我为什么要在这里开列全部郡名,就是想借此说明,秦的36个行政区的名字中——竟然没有一个“海”字出现。

海与郡的联系出现在秦征服岭南“百越”之后,中国海图的历史也将从这里开始。公元前4年,秦兵统一了岭南,随即设立了南海郡,这是古代中国行政区划第一次用“海”来命名郡。依王国维的《秦郡考》之说,大约在秦统一岭南的几年后,秦在郯郡(今连云港)东部,设立了东海郡。南海、东海成为秦朝后期“四十八郡”中,仅有的两个以“海”来命名的郡。

从以海名水,到以海名地。这种命名在地与海的微妙转换中,透露出海洋意识在王道中的萌动:南海郡和东海郡的设立,不仅是建两个“省级单位”那么简单,它也是某种海疆权力的朦胧表达,可算作帝国海疆的原始行政表述(至今这两个郡名还在海域的意义上被后人使用)。

如果说命名与敕令是行政权力的一种表达,那么版图绘制则是主权的直接宣示。不过,遗憾的是秦朝的地图中,没有“海”的描绘,我们对中国古代海图的眺望,还要等到湖南马王堆汉墓的考古挖掘。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地图,为我们推开了一扇“面朝大海”的小窗。从那幅《地形图》上,我们可以看到南海郡所辖的一小片月牙形南海湾。

如果按汉代高超的绘图水平一路走下去,此后的中国将会有很多精制的海图或海疆图出现,但汉代和秦代一样都因战乱而没有留下完整的行政区地图。不仅如此,连古代中国文化的最高峰唐代,也没有留下一幅全国行政区地图。我们只能在地理文献中得到一点点关于古代中国全图的文字慰藉。

据文献记载,汉代曾用缣八千匹画成全国地图——《天下大图》;西晋初年,中国第一位地图大师裴秀曾在《天下大图》的基础上,以一寸折地百里的比例尺(约:80万)缩绘成一丈见方的晋代全国地图——《地形方丈图》。据说,此图曾流传到唐代,后来又失传了。唐代杰出地图学家贾耽沿袭裴秀的制图方法,令绘工又绘了一幅唐代的全国地图——《海内华夷图》,几乎比裴秀《地形方丈图》的面积大十倍,可惜《海内华夷图》也没能保留下来。

历史把展示大型地图的机会留给了大宋,借助宋代的地图,我们得以一览古代中国的“全国”。不断丢失北方疆土的大宋特别重视地图制作与管理,在北宋大观元年(07年)成立了九域图志局这样的中央地图管理机构。宋人似乎总结了汉唐用纸、锦、缣制作的地图难以传世的教训,想到了以碑刻的方法制作地图。

据考,早在公元4世纪左右,人们就发明了用纸在石碑上墨拓的复制方法——拓碑,在印刷术没有出现之前,石刻是一种保存与传播的最好手段。古代的碑刻内容有:墓碑、墓志、书画碑、记事碑、宗教碑、天文碑和地图碑等多种,可谓“无事不可入碑”。宋人的《禹跡图》《华夷图》《九域守令图》等石刻地图,都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然而心里还是一头雾水。

现在,首先明白了,楚国号称八百年,期间多少事情啊?究竟什么是时候,是什么人?怎么弄的?所谓楚长城,牵扯到的人力、无力、政治、经济种种,到了现场,面对眼前的一堆堆石头,光凭想象,显然是扯淡。只有多多学习和看书。

赶上某东打折,像女人买衣服一样,一天天看,东看看西看看,越买越多,竟然买了七八十本。慢慢翻吧。

书多了也乱,那么,还是搞个备忘录吧。网络时代,存在自己的自留地,手机上也能随时看。重新

1
查看完整版本: 楚长城读书备忘海国上的中国中国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