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制造”国家试点示范城市,对于如何在纷繁复杂的经济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福建泉州制造业迈出了勇敢尝试的步伐——人才先行,抱团发展。
年11月,泉州率先成立市级人才创新共享联盟,首批集聚全市9家新型研发机构,共享科研仪器设备、技术专家、科技信息等资源,联合承接科研项目,联合开展技术攻关。联盟成立以来,为合作企业新增产值近10亿元,新增就业人数多人。受共享联盟示范效应作用,泉州市各制造企业纷纷抱团取暖、开展人才合作,全市制造业建设获得大力推进。今年1至8月,全市制造业规模以上工业累计增加值达到.59亿元,比增9.1%。
福建泉州凹凸精密机械有限公司一名员工正认真地检查着生产线,眼神专注,态度严谨,体现出了一丝不苟的敬业态度。吴继凡摄
整合资源,提升综合实力
建立共享专家库。泉州将原先各自为阵的“哈工大(福建)工程技术研究院”等9家共享机构的名研发人员整合入库。根据每位专家专业特长,细分为机械装备、数控技术、石油化工等行业,涵盖泉州四大千亿产业的三项内容。按照每位专家获得的荣誉,分成高级、中级、初级,并根据其承担重点科研项目的开展情况实行动态管理,目前,专家库共有高级专家近百名。
加强交流学习。一方面,促进成员内部之间的交流合作。建立联盟成员之间的交流和人才沙龙制度,举办“核能前沿科技”、“可见光通信技术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工业机器人课程”等前沿技术高级讲座30多场,组织90多位专家学者参与交流。另一方面,积极邀请国际专家“传经”诵道。先后邀请德国慕尼黑应用科技大学袁波教授、英国诺桑比亚大学Ghassemlooy教授、德国慕尼黑联邦国防军大学DieterGerling教授等15名国内外知名专家开展科技创新大讲堂,共举办专题讲座50多场,参与讨论0多人次。
提供设备共享。联盟轮值理事长泉州装备所在泉州台商园区规划建设起“泉州市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成“精密加工中心”,共享仪器设备价值余万元,其它单位也纷纷跟随投入。其中,联盟体提供的“并联机器人视觉分拣”、“前移式全电动堆高车”、“多轴电机控制实验机”等仪器设备水平均处于全球领先地位。目前,联盟单位共开放各自核心技术仪器设备件。
联合攻关,聚焦科研“难题”
由各企业自主提议联合攻关项目,组织机构专家开展研讨。发挥联盟体的技术与人才储备优势,对地方产业协会、行业龙头企业产业技术需求,开展调研和问题诊断,共凝练出20项以上解决产业共性关键技术难题和重大创新工程项目。联盟体内泉州装备所与华中智能研究院合作攻关的“鞋底自动打磨生产线”项目,由机器人控制完成打磨,实现精确获取鞋底打磨轮廓,同时能快速适应不同尺码、不同样式鞋底。目前,该生产线处于全球鞋业领先位置。
联盟体内泉州装备所与中纺院海西分院合作攻关的“智能面料检测系统”项目,针对现有面料检验过程人工依赖度较高的特点,开发全新的智能面料检验系统,使用基于计算机视觉与伺服系统的面料瑕疵检测定位分析技术,实现验布设备的自动化与智能化。联盟体与泉州精准机械有限公司合作后,打破了公司转型升级关键阶段所遇到的瓶颈,在公司主营产品电控零件、针织零件等产品的研发利用上取得有效突破。
共享联盟成立9个月来,经过专家的共同努力,对多项科研项目开展攻关,先后推出了电力防网柜、电力千里眼、功能鞋材等一大批高水平科技成果,获得发明专利多项、软件著作权件,同时联盟专家参与制定了1项国际标准、10项国家标准、32项行业标准。
转化成果,促进产业发展
创新“合体”签约。变企业与一家机构签约为与联盟体签约。企业发展遇到问题,技术团队很快就能量身定制一整套解决方案。联盟成立后,在与国内外多家知名机构30多场次的“角逐”中获得了“胜出”。
促进成果转化。不断解决新问题,完善科研成果,给企业带来真正的生产福利。如,联盟体与福建亚南电机有限公司、福建永信数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高精度、高效节能伺服电机驱动系统”项目的合作研发,给企业带来新增产值约万元,新增就业人数人,目前该项目已处于推广应用阶段;与七星电气股份有限公司“配电设备及线路故障智能定位及保护系统”项目的合作研发,给企业带来新增产值约万元,新增就业人数50人,项目已在电网建设中推广应用;与黑金刚(福建)自动化设备股份公司“制鞋鞋底鞋面一体化喷胶系统的研发与应用”项目的合作研发,企业设备已用于投产并远销东南亚,销售额累计超万元。目前,全市围绕地方产业需求推出的20多项高水平科技成果全部实现了转移落地。
由内及外层层推广。通过互访交流和政府性对接、“科技活动周”、“公众科学日”等活动,组织专利技术参与宣传展示,将联盟体成熟的科研成果,通过专利技术拍卖、成果转让、合作开发等形式推向市场。目前,已有30多项科研成果获得市场认可,受到企业热捧。
对于成果转化带来的红利,与共享联盟开展“智能生产线”项目联合攻关,并促成成果落地的泉州安踏(中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鞋业第三事业部总监朱双虹欣慰说道:“技术改造前,每位工人日均生产50双鞋子;智能化改造后,日均产量为90—双,生产效率提高了近%,米长的生产线压缩到9.37米,人员数量由50人减少到15人,生产效率却实现翻番,大大节约生产空间和用工成本。”
在人才的聚集推动下,泉州这个有着“敢拼才会赢”血统的闽南经济重镇,如今担负“中国制造”试点示范城市建设的使命,又扬帆再起!
(作者单位:福建省泉州市委人才办)
点击上方红色图片可直接查看订阅办法。
责编:韩婕
投稿邮箱:zgrc18
.